认识自我@IT·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意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18人  程序员的自白书

作为网龄8年的我(其实是看Q龄得知的,可能还要略长),以前一直在使用,却也没有在互联网上留下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发扬下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写一篇互联网体验书,或者说是自己所认知的互联网。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会思考

互联网的本意:全球性、交流互动、依赖用户

消费科技的发展从不会停止: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在互联网大势利好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反思,它真有这么好与强大吗?

“围墙花园”战略下的我们该如何?

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
面对互联网,打个比方说:今天不是我们每个人要不要吃饭的问题,人不吃饭肯定不行,而是我们应该怎么吃饭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开心的问题。
正是由于互联网精神“能够消解任何个人或者阶层垄断高贵与伟大”的精神,因此,它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中国千百年来遗留下的等级思想、主奴心态、看客心理、一言堂以及自私专制的劣根性等,都与互联网精神相悖。
因此,互联网及互联网精神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话语权等方面是一个挑战,也是对年轻一代(如80后、90后)的挑战——如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的社会责任与转型、互联网精神的深层内涵、互联网的生物形态等。
2010年,中国网络的3Q之战引发的互联网乱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互联网已经丧失了互联网精神,要通过强大的第三方和用户反垄断运动来使互联网巨头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让中国互联网重获互联网精神。

以上涉及引用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以及互动百科等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删除,如需扩展阅读可点击以下链接:

  1. 网络病
  2. 互联网
  3. 互联网精神
  4. 3Q之战
  5. 过度沉迷网络引来10大惯性疾病
  6. 空心病
  7. 互联网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8. 围墙花园
  9. 韩国互联网“围墙花园”战略失败给我们的反思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