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负有心人文学与美食美食

嘿,舌尖上的微商了解一下?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29人  运营狮训练营

对于一个吃货而言,生在中国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祖国遍地是美食;对于一个懒癌晚期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四川吃九宫格,我却只能某宝搜索火锅底料。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代替自己完成“吃遍全中国”的理想,那一定是《舌尖上的中国》。至少,曾经是。

6年前第一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国,7集短片,每集至少刷3遍。赶上自己的午饭不合胃口,还会点开视频望梅止渴。想想那个时候,舌尖简直拯救了不会做饭、没钱享受的我。第一次看纪录片舍不得快进,第一次觉得纪录片是个好东西。

不论是舌尖1还是舌尖2,即便每一期都会被高要求的大家找到问题,但好在美食能够治愈一切。咽一咽口水,作为观众还是非常喜欢的。只是,这一次的舌尖,连我这样不求真相的游客型观众,也忍不住想要给节目组寄盒鲱鱼罐头。

01

我可能看了假的舌尖

“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被当成了花鲈、中药口红、高科技无菌东北酸菜”,舌尖3居然没有人赞扬家乡美,感叹故乡情?万众期待的纪录片,瞬间变成大型互动游戏:大家来找茬。曾经豆瓣评分9.3的舌尖,如今却一路狂跌直逼4.0。我可能看了假的舌尖!

前两季的舌尖,是海外同胞的精神寄托、国内友人的家乡崇拜。这一季,却让被点名的当地人也拒绝大肆宣传。许多观众表示,节目中重点强调的风土人情,大多并非当地历代传承的习俗。说好的纪实,就这样变成了一场有剧本的真人秀。第一集讲器具,没有器皿怎么会有美食!忍一忍等等第二集。第二集开始:钵钵鸡变身麻辣烫、美食近景屈指可数、制作过程基本没有…忽然有一种想要弃剧,却又想要挣扎一下的感觉。

02

这期舌尖不好吃

看完舌尖3,再看看手中没有变化的米饭。恩,这期舌尖真的不好吃。

其实,专业知识的瑕疵只是专业人士对学术的坚持。真正让大家失望的并不是那些说错的旁白,而是说好的美食被虚化、约定的菜谱教程被省略!大家把米饭都准备好了,结果舌尖为大家准备了一集又一集风土人情纪录片。加上出镜人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期舌尖不仅不好吃,还略微有些倒三观。当然,抛开这些无关美食的问题,我还是想由衷的说一句:“还我吃的!”

大概不只一个人和我一样,从期待中开始在失望中结束。心中有无数没有上榜的中华美食在咆哮,却只能眼睁睁的在剧情里求高清美食镜头。并不是因为前两季的精彩,让观众期待更高水准的节目呈现。而是舌尖3真的无法满足大家探究各地美食的好奇心。

03

嘿,舌尖上的微商了解一下

舌尖同款章丘铁锅、舌尖同款中药口红、舌尖同款酒糟芋头面…这一次,舌尖真的变味了。努力的想在节目中找到一些亮点,来安抚自己求菜不得的心。结果却在每一集节目之后,在朋友圈“偶遇”各种舌尖同款。信息时代,果然事事高效!

卖保健品的说:舌尖推荐花胶炖鸡汤,没有花胶不要紧,××××和花胶一样让你告别痛风;卖化妆品的说:舌尖3同款,手工口红,安全又健康。更不用说那些街边小贩,但凡能沾边的,都自信满满的打出“舌尖推荐”的广告语。

听说,章丘铁锅已经预约2年后,红姐煎饼已经正式成为网红小吃。

04

药是个好东西,没事要多吃

药膳出现的频率,吓的我赶紧在啤酒里加了几颗枸杞。

中药的博大精深不仅用于治病救人,还活跃在每一道传统佳肴中。起初看到药膳,觉得这届舌尖已经不局限于食物本身,从一个中国特有的角度介绍中国美食。题材很棒,切入点也很好。只是偏偏在药理上又出现了小问题。原本推广中药的好机会,却被医生朋友们不断提出质疑。既然是官方纪录片,该有的考究还是应该仔细一些。虽然吃药不可怕,但吃错药的误导还是很可怕的。食材可以认错,群演可以穿帮,但至少推荐要健康可靠。

虽然舌尖3创下历史新低,但我依旧期待下一季。就像导演说的:“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根和魂。第三季不仅诠释中国的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创新自然不可少,只求下一季多给美食一些镜头。要知道,美食才是世界通用语言。让人不禁狂吞口水的食物,才是美食纪录片的灵魂。

如果给这届舌尖换个名字

你会怎么起

我先来

舌尖广告招商大会

记得评论区留言

帮舌尖3换个名字

想了解更多的职业攻略,请关注E职一课

带你游戏化养职业

赢在规划,获得开挂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