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交手多年浅谈人生窄门

2022-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灵的那片净土

这个年过得意味深长,却留下一串令人深省又不得不思考的事儿。年已过,又长了一岁,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如果说能给后人留下什么纪念,那便是这本人生成长手册,如果有幸被定义为“自由的追风者,”那便是三生有幸,意义在于定义自已人生时也被其参照你的成长,至少某一段时光或文字被温暖过。

今日准备开一篇长文,“人生的三道窄门。”

风雨多年的观点上来浅谈“心得”,作为一个求知欲旺盛,处教育行业里的一员,首篇要讲教育以及教育的意义了,首篇有点儿长,结合曾经喜马拉雅零散知识总结梳理,为了节省你宝贵的时间,尽量把重点作标记。

如果把人生,当成是一个打怪练级不断上升的过程,那大概有三道门需要挺过去,倒也不是说百分百走这个路线,不过大概差不多。

这第一道门就是教育

从现在来看,教育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是这玩意本身,他是个认证机制,既然是认证机制,所以要学一些平时用不着的东西,来筛选哪个孩子的脑子比较好。如果脑子一般,但勤能补拙,勤奋也是一种优良品质,一样可以作为选拔标准。

学历本身不代表什么,但是它代表起点,有了这玩意儿,很多职位就会对你敞开,你也就获得了一个先发优势。学历不如你的人,除非有神奇技能,否则得用一辈子或者很多年才能跌爬滚打,换到你的起点。

所以在接下来很多年里,学历依旧是很多人保持先发优势的一个基础。如果连高考这种相对平等的竞技都拿不下来,后续的游戏会越来越难,因为高考之后的比拼大部分都在拼道具,高考会对社会进行第一轮分层,水平接近的人趋向于呆在一起,不同圈层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了解越来越少,互联网并没有拉近这种隔阂,反而在拉大。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曾经留下扎眼的问题,说月薪3万真的很容易吗?提问者,他是个三四线城市学历一般的小伙子,他围观了自己周围一圈儿,发现只有混的非常好的领导才能到这个收入。但是平时看各个互联网公司招聘,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给到这个收入,这就让他很迷茫。这个小伙儿的困惑,其实就是我们这一节的核心。

很多人一步,等别人十年,并不是他的岗位需要的技能有多难,而是他所在行业本身就是财富的突出部,第一轮简历筛选就把绝大部分人给干掉了,你说不公平,确实不公平,你说公平,也公平,毕竟在招聘人员看来,学历的本质是眼前这个孩子过去十几年的一个总结证明,你说他宁愿是看一张有形的总结证明呢,还是愿意相信那些看不到的品质呢?人在社会,当然了,学历,只是门槛的一种,还有更复杂的。

大家看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吧,里面说汉东省的官僚系统分成了两大派权利斗争。一派是以政法大学毕业生为核心组成的政法系,一派是以领导秘书组成的秘书系。举一反三以小见大,这种权利派系到处都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层。

小圈子的认同是人的本性,几万年的部落时代留下的习惯已经根植于人的记忆人。都会习惯性加入某个小圈子来抱团取暖。小圈子里的人也倾向于给自己人援以帮助,以备将来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拉一把。

很多时候,你的毕业院校也会形成一个天然圈子,面试官是哪个大学的,他就倾向于要哪个大学的人。项目组的组长是哪个大学的,他也倾向于帮助自己的学弟学妹前段儿时间。

教育的意义,就是降低社会共识成本。

认知越多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有分歧的问题,一顿讨论,就不需要为一些基础性的东西重新解释。比如,你和人聊雪中悍刀行,你如果没有看过这书呢,你就没法聊。再比如,你从来没有用过matlab,很多功能呢,你都没法想象,那些搞科研的也没法儿跟你聊,知识层次接近的人更容易达成共识。

随着认知与知识水平的提高,人的脑子越清楚,越是可以被说服的。有事儿双方一讨论,有道理的那一方胜出,而不是胡搅蛮缠,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达成共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聊天儿聊的爽,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协作。开展大型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成本,因为里面几乎所有人都得不断的磨合,对一个目标形成共识,不然没法开展工作。

而教育很多时间就是给大家提供知识递层,让你的大脑有条理,有基础,对一些基本原理有认同。这时候才谈得上协作解决问题、创新什么的。如果基本观念都不认同,我就不知道能创新出什么来了。

现代社会效率大大提升,就有义务教育,直接否定了很多伪科学的功劳。读过书的人把伴有引力进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成了常识了,大家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这些基本原则,可以直接在这些原则之上去解决问题。

就好像我们平时用电脑,很少关心操作系统怎么运行一样,更不去关心底层驱动是怎么运行的。教育呢,就是给大家都装了这样一个操作系统,比如大家讨论建一栋大楼的时候儿,商量的都是地基,够不够分,有没有人会买?如果你突然冒出一句,咱们盖楼会不会惊动山神?这就没法儿讨论了,人家只能是把你踢出去。继续开会,因为你跟其他人的知识底层不一样,跟你沟通啊,纯粹是浪费时间。

说到这里就得解释博士跟普通人差距在哪,差距并不是知识量,尽管知识量本身差距很大,最重要的一点是博士研究的习惯。碰上一个问题,普通人可能上百度查一下就完事儿了,了解个大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就满足了。如果碰上稍微复杂点儿的问题,普通人想不出来或者找不到解决办法,也就束手无策了。但是受过系统训练的博士们。更加习惯用多种方式去深入的把一个问题研究透,查期刊论文,查英文资料,总之要把问题彻底查清楚。正常人一方面没有博士们那种习惯了研究问题的,心里也没那么强大的深入研究问题的工具库。

教育的意义掌握工具库

成本工具库,比如积累下来的论文库,码农们日常用的get,视频剪辑完的final cut,甚至包括富人们经常玩儿的信贷,本质都是工具库里的工具。随便学会一个先进复杂的工具,可能几小时干的活儿比没有工具的几年都多。

事实上,很多问题没有相关工具根本是无解的,比如富人们如果不玩儿信贷的话,那他们也没有办法开展工作的,不少一文不名的人通过发视频成了超级博主,这也是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对自己优势进行放大了。

前段儿时间我看新闻里面说有两个年轻人的学历非常低,但是参与了某重要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他们就属于没有学历,但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牛逼的工具,工具呢,对他们完成了赋能,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别把关系弄错了,你从互联网上学到了新的东西。

掌握了新的技能,或者互联网帮助你实现自我,那互联网是你的工具。但如果只是在互联网上各种玩,花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却只得到了精神的满足,那你是互联网的工具,免费的江湖里,你就是产品。所以教育有这么几个目的:

一,弄个文凭

二,会使用几个先进复杂工具

三、掌握参与协作的基本知识

这三点都是不断退而求其次的,最早的目的是搞个文凭。弄不到厉害文凭,那么一般的,如果文凭上没有生抽的,那就掌握几个新进的复杂工具,如果工具也没太明白,那就做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之所以说教育是道窄门,因为绝大部分人在这三样当中,一样都没有掌握,只会玩手机,问题是玩手机对于他们只算是消费品,算不上复杂工具,绝大部也包括我在内,但尽可能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地方。本人在教育这道门上就被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提升学历中。

那些不看中教育觉得在次要,毕竟人生路漫长,今后的翻盘机会非常多。但是,如果脑子从一开始就不太清楚,常识感太弱,总是在没谱的事情上明白,而且关键是根本谈不上理性,也没法被说服,或者说是太容易被说服了,从来也没有主见,也不会去吸收新东西。

看到不理解的东西,都觉得是垃圾工具库里,只放了一把锤子,不用怀疑人生掉坑里了。为什么我们说要终身学习呢,不是因为知识有多值钱,而是说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一个讲道理能吸收新东西的容器。这样机会到来的时候,而不是本能的去忽视,而是研究一下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比我多年前接触炒邮票非得进这样公司工作弄懂才肯罢休,因为好赌也花了钱买了教训。

我是明明,请记得,世界和我爱着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