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思考,快与慢

关于自我心理问题的分析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39人  Aero小白

这是一封求助信。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心理有较大的问题,不成熟。总是卡在某一个关口而不得向前。断断续续写了很多次,想去总结和阐述,但是总是没有条理。于是花了很久来总结和反思,自己是什么问题,怎么描述,可能的原因是怎样等,但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寻求大家的帮助。感谢!

简单概括我认为成熟应该具有的内容

1.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方法

积极真实,或者行之有效的三观,有自己精通的领域知识和基本的外领域常识。

2.有自己的有效目标和行动计划

有效目标是基于外界发展和自身的情况,合理可行的目标。

3.向上的,并能承受任何结果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有承受各类遭遇的能力。

4.爱与被爱。

热爱家人朋友,热爱生活与世界,同时也被热爱着。

一.我的心理问题描述

1.心态少儿化。

我喜欢可爱的东西,一些布娃娃,甚至喜欢一些儿歌(大母鸡下蛋蛋这类)。

长大后对一些简单的东西重新觉得好奇。比如认为下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想用放大镜去看看蚂蚁那么小的腿是怎么回事,或者对一朵小花者觉得好奇。

当然这些并不是很致命,我也没有什么大的心理负担。

2.爱撒娇

如果平时在家人之间也还好,但是有时候会在其它人面前撒娇,有点不伦不类的。经常被朋友批评要正常点好好说话。

这个问题本质上影响不大,有时候觉得自己跟老顽童一样。但是延伸出了一些严重的心理倾向,就是懒于成长,甚至逃避成长。

3.懒于成长,甚至畏于成长

很多时候,缺少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包括家庭分歧,也包括自身心智和技能的成长。这些事情会让我觉得烦恼,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处理。

同时它也让我缺乏目标,比如究竟是深入技术还是走向管理,究竟是留在深圳还是回到成都,我从来都缺乏既定的线路。似乎这个问题不急,便不想去长久的规划,导致一直在原地打转。

4.自信不足,缺乏信仰

我想,外界的认可和排名,是影响自己自信的原因。

高中时候成绩可以,一直是班级第一,所以比较自信。到了大学学不懂了,一直靠后。这种感觉持续到现在,总会倾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甚至不合格。即便获得同事、客户和老板的肯定,仍然会这样。认为自己了解的比较肤浅,没有真正深入。

也许是要求多了一些,但至少跟很多同公司的技术牛还是差了一些,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没有在这方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二.成长原因分析

自我以为,可以简单概括:我一直是一个人在行走,至少在内心世界是这样。

1.单亲

5岁时母亲突然半身瘫痪,8岁时去世。父亲一直在外忙绿,基本不在家。

2.过早独立

我有两个姐姐,5岁时母亲突然半身瘫痪,8岁时去世。当时大姐在读初一,二姐小学还没毕业。因为经济压力先后辍学。大姐其实在这段时间担当了母亲的角色(有一次我感冒了,她耐心哄我起床,印象中那是母亲去世后唯一一次有可以依赖的感觉)。大姐14岁就开始外出打工了,二姐也没16就去深圳了。

除了经济方面,生活和学习的其它问题都是需要自己解决。比如初中开始上学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带钱交学费,带饭,用极少的生活费补贴文具,经常无汤无水吃白干饭,自己补鞋,因为去补鞋的钱我都是没有的。父亲一年忙到头,基本不过问我的事。原因是他认为我自己可以处理好,完全不需要他操心。有一次父亲到学校收工钱,路过我教室外,也没有叫我一下。

那时候同学觉得我深沉甚至沧桑,基本不会笑的那种。有人说我很成熟,遇到什么烦心事会过来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持续到上大学之后开始发生了逆转,从成熟走向幼稚。我不太清楚是怎么转变的,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3.家庭不和睦

我的家里和整个家族都一直处于矛盾阶段。

爷爷奶奶吵了一辈子,还经常动手。大伯和大妈也是吵了一辈子。父亲和大伯两家人从分家就开始吵架,每次回去大妈就拉着我说各种鸡毛蒜皮的破事。

之后有了继母,父亲和继母就一起开始和奶奶吵架。原因是邻居说奶奶不让我开口叫继母,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我多次直接问继母究竟谁说的,我要过去对质对质,却一直没有结果,这是我对搬弄是非的家乡人没有什么感情的主要原因)。

后来奶奶肺病,一直咳嗽,乡下的医生总爱恐吓病人,X光拍回来奶奶觉得自己半个肺没有了(无知害死人,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正常结构),时日无多了,她还笑着指给我看。最后,奶奶受不了天天吵架,想搬到大伯家住,又被拒绝了。后来经历过抗战、解放、集体伙食的奶奶,是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和父亲继母吵完架喝药自杀的。没多久,爷爷也就去世了。这件事让我一直对父亲有责怪,直到后来,我认识到我也有责任。因为我当时已经上高中了,却没有能力去阻止和改善这一状况。这才开始逐渐放下心结。

外婆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母亲有三个兄弟,大舅妈属于泼妇类型,跟谁都吵架,经常欺负外婆。大舅妈也和二舅妈三天两头吵架。外婆还在世的时候我还常常过去看外婆,外婆去世之后我就没去过了舅舅家了。

对于镇子另一边的我来讲,有这三个舅舅其实跟没有一样,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情感上,他们似乎从来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之中,更不用说思想上。

4.独处

以上造就了我另一个习惯:不回家。

我从来没有回家的冲动,更喜欢待在学校,或者漫山遍野转悠。一个人上大学,一个人下广东,什么都是一个人。孤单却自以为乐,漂泊而不觉漂泊。相比老家南充,我反而对成都有家乡的感觉,因为那里是和我度过了更多时光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老家那一群人(当然我知道自己这一点是有严重的偏见)。

三.对原因分析的反思

1.也许原因就是原因

缺少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许长大后因为被爱的不够,又退缩成小孩的心态。

比如关于“懒于成长,甚至畏于成长”,我两个姐姐也有类似的现象,提升职位会觉得压力大,二姐被上级说两句仍然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也许,在内心深处,我们都还只是个孩子,一直处于安全屋里,从来就没有勇敢走出门去。

2.也许原因只是理由,并不是原因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倾向于在舒适区,这并不是单亲孩子的特例。我们只是懒惰,或者用体力上的勤奋去掩饰内心的懒惰。


以上文字,是因为我没有有效的思路来定位和处理自己的问题。所以写下来,以便寻求朋友们的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和点评,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