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话可以安慰别人,却无法安抚自己呢?
“旁观者清,当局者着迷”真的是这样么?
当我们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一件事的看法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旁观者和当局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对于毫无紧迫感的旁观者来说,说话自然一身轻松,而当局者来说就要亲自面对,自然无法保持淡定。
旁观者清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客观对待,因为对自身的影响较小,所以,表达起来也没有顾虑。而当局者需要的是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关乎到自己,自然谨小慎微,总是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考量,所以难免会有失偏颇。
以前的时候,有朋友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的时候,总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或者帮他们权衡一下利弊,目的就是为了让朋友振作起来,对自己来说,能做的就是默默陪伴他们一会。
有没有感同身受存在呢?
我觉得没经历过的话是没有的,要是有前车之鉴,再次遭遇的时候,只会在自己的阅历中印象更加深刻,至于别人的感受如何是很难感同身受的,无非就是关系特别好,愿意与朋友或者亲人一起承担罢了。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明天还要开始新的生活。”同样的话我安慰过别人,但感觉是安抚不了自己的,因为自己要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心态是无法平静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了问题。
01,现在的状况就是忙的时候顾不上联系朋友,闲的时候又不想打扰朋友,因为感觉大家挺忙的,都在为了各自的生活,加班的加班,兼职的兼职,所以,偶尔联系一下朋友都觉得有说不完的感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最近有点发愁,愁什么呢?害怕自己这一生将一事无成,眼看要30岁了,却一头雾水,工作一塌糊涂,对象也没有找,感觉时间都过得很快,我就只能建议他多学习技能,多了解一些副业必备知识,这样的话,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下载了自己感兴趣的软件,早晚的时候学习点相关的知识,但我并不是看好,为什么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感觉他把精力都花在了走马观花的学习上,没有实际的思考,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额外的收入。
我给他的建议强调仅供参考,主要是我怕自己说的适合自己,并不能获得朋友的认可,所以,只能给自己解围一下,毕竟每个人的条件不同。
02,我们的压力都很大,安慰别人的话不过是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看到另一个朋友买车了,其实他的房贷车贷加一起,压力蛮大的,但他还是选择了高压状态,告诉我反正压力不小,再加一点也就这样了,我只能附和他,顺便鼓励他,大家的状况都差不多,扛过去也就好了,其实我内心是完全抵触的,因为压力越大,心态就越难平衡。
有时候对别人的安慰都是善意的谎言,这样的话,对方的心里就会好受些,或者能让朋友有一个过渡,时间久了自然就淡了,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又何尝不是有这样的期待,对谁都挺好。
为什么有些话可以安慰别人,却无法安抚自己呢?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关键,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
对于自我而言,我们总会抱有很高的期待,要是工作不顺,遇人不淑,都会让我们产生挫败感,同样需要的是别人的鼓励和陪伴,这也是那些动听的话通过别人讲出来的意义所在。
无论有多大的压力,只要有人愿意陪着你,都会过去的,也会成为我们宝贵的人生阅历。
图|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