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童年故事,出一本自己的“书”
提升作文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用的还是多读、多写、多练笔。
于是,写日记成了作文练习的一大法宝。
不过,日记写多了,写久了,有的孩子又难免热情骤减,心生倦怠。
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长久坚持?
孩子们在学习生活里,都读过不少书,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来编出一本书,当一次作者,甚至是“作家”?
从而由完成任务的被动写,变为与人分享的主动写;从规定题目去有限的写,变为自由取材的无拘而述。
三年级下期,我们学了课文《争吵》。孩子们被文中那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感受所深深打动。学完后,有同学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说着,还拿出了那本书给大家看。
先读后写,班级共读于是,我趁机向同学们推荐了这本书,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到共读活动之中。
随后,每天都会看到有同学趁着下课时间或午休,自觉地捧出那本书静心阅读。也会时不时地听到有同学在讨论自己看到哪儿来了,书中哪个故事很精彩,哪个人物有意思……甚至还有同学悄悄地展开了阅读比赛。
两个星期后,好些同学都已经看完全书。于是,我们利用语文课举行了一场读书交流会,分享书中各自喜欢的小故事和阅读收获。
因为有了前期的共读,大家共鸣很多,共性的思考也很多。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读书分享之中,气氛非常热烈。
走进全书目录,发现写作秘密。
从大的章节来看,我们发现了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来进行安排,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直到第二年的七月。
再次翻看目录,又发现小说的选材,很多都是那一年学习生活中作者所看到的有意思的人,如:我们的老师、扫烟囱的男孩、小商人、代课老师等。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如:一件不幸的事、感恩、嫉妒、隆重的颁奖仪式、打架……
从读者,到作者从读故事,到写故事。
最后,我话锋一转,对同学们说:“其实,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样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用心发现,还能把它记下来的话,就会创作出我们自己的《爱的教育》。有兴趣吗?”
没想到,好多同学都高举双手大声说好。
于是,再次引导同学们看这本书的目录,并提出几个建议:
一、自己为书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并装饰封面;
二、以时间为序,整理目录,分月记写;
三、以后的日记,按每周一至二篇的标准自己命题,自由完成。
第二天,在收上来的作业中,我发现好些同学极富个性地在封面写上了“书名”,有《金色的童年》《幸福记忆》《快乐阳光》等,还注明了作者、编者等信息,并郑重其事地为其装饰。
就此,原来的生活小记变为了“小说连载”,写作的主动性增强了,文章质量提升了,语用的训练与落实也巧妙达成了。
就在当天,很多同学还把做“书”的过程也写成了日记,积极性可见一般。
在此分享一篇:
我们出“书”啦!我们出“书”啦!
陈诗颖
读了《爱的教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把自己的日记按月写上目录,装饰成一本书,并给书取一个喜欢的名字。
一想到我就要拥有自己的第一本书,感到开心不已。
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构思并装饰起我的第一本书来。
首先,我要给我的书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好呢?
我飞快地转动着我的聪明小脑瓜:叫“我的教育”,可以,但不是我最喜欢的;叫“诗颖日记”,以名字命名,看似不错,但又好像有点平淡。
经过好一阵冥思苦想,忽然我灵机一动,想起来了:我的日记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它们充满了快乐和温暖,我就给这本书取名为“金色的童年”吧!
于是,我拿出水彩笔,在书的封面上写上了书名。接下来,就该装饰封面了。既然书名叫“金色的阳光”,自然少不了阳光了。于是我在封面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太阳。金色的阳光下,鲜花绚丽,绿草如茵,一个快乐的小女孩正手拿风车在阳光下开心玩耍。这个小女孩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的小伙伴。
最后,要给我的书加上目录了。我一边整理书中的文章名字,一边翻阅之前的日记。
日记中有的记录了我多姿多彩的学习,有的记录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趣事……它们都是我金色童年中的点点滴滴,值得我去回味与珍藏。
就这样,我的第一本书终于在我的努力下顺利“出版”。现在,我多想马上就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我的第一本新书啊!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藏着一个作家梦,都渴望把自己的故事与人分享。
来吧!写下成长故事,出一本自己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