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含六个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反映了春天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春耕开始等自然现象。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反映了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降雨集中等特点。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农作物成熟收获、露水凝结等现象。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体现了气温持续降低、降雪增多、天气寒冷等冬季特征。
一、立春特点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历史渊源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三、立春习俗
立春的习俗丰富多彩,如“打春牛”,意在唤醒冬闲的耕牛,以备春耕。这一习俗体现了农人对五谷丰登的企盼。“咬春”则是北方多地都有的食俗,吃春饼、春卷等,既防病又迎春。这些习俗都充满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文学作品
立春,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陆游的《木兰花·立春日作》中写到“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以立春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流离生活的感慨。杜甫的《立春》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寄托了无限希望与憧憬的时刻,无论冬天有多么漫长,春天总会如约而至。立春,如同生命的启航,无论冬天有多么寒冷,都阻挡不了我们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