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考
人对自己和世界了解的越多,就会越迷惑越痛苦。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还是人天生自私?判断善恶、自私的标准是什么?
先讲两个小故事吧。70年代,有两个著名的试验,一个是塞尔维亚的艺术家玛丽娜,在意大利举办了一次人性试验,她先把自己注射麻醉剂,让自己6个小时内不能动弹,准备了72种不同的工具:水、蜂蜜、带刺的玫瑰、笔、剪刀…甚至有一把装了实弹的手枪。她邀请人们在这6小时中可以用这些工具任意处置她而不受任何责任追究,她想看看人们内心的行为底线。开始,人们将信将疑,有好奇的人们只是去触碰她一下,或者在她脸上涂点蜂蜜啥的,这些其实都是善意的举动,但随着观众情绪的高涨,慢慢有人往她身上浇水,在她脸上写字,有人拿剪刀剪破她的衣服,大家发现她依旧保持微笑面对时,开始有人拿玫瑰的刺刺她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有人剥下了她已经被剪残破的衣服,肆意侮辱虐待,最后甚至有人拿起了那把有子弹的手枪对准她,不过立即被举办方的工作人员制止了…玛丽娜在这期间一直保持着头脑清醒,只是不能动,她开始还能微笑,慢慢就变得屈辱、流泪甚至恐惧,终于还是有一位女士为她擦拭眼泪…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切。等试验结束,那些参与了试验的但被告知不会被追责的观众去轰然做了鸟兽散…人在群体中会不再约束自己,会随意放大和发泄自己的欲望,因为群体是个无名氏,没有被约束力。
第二个故事也很著名,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雇佣了24名心理身体健康,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模拟狱警和囚犯的角色,组织者悄悄对扮演狱警的同学进行了心理暗示,暗示他们是被特意挑选的优秀人士,仅仅6天局势失控就紧急叫停了,同样的人怎么在短短6天里就变成恶魔和行尸走肉啊?此试验曾于2001年,2010年,2015年三次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开始于感官感知,形成所谓的印象和观念,印象是对客观世界原始的视觉留存,而观念是大脑对印象进行简单思维推理后的重绘。人们会对印象进行选择性的记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的想象,由此看来,由印象和观念建立起来的道德价值观判断系统并不一定可靠。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逻辑分析来判断真善美吗?逻辑推理分析只能得出真伪的结论而不能判断善恶美丑,大卫·休谟说过:理性是感性的奴仆,所有的理性分析背后都是在为感性感知服务。感性带来情感,情感通过快乐和痛苦来判断道德。而善与恶的本质就是快乐和痛苦。
这样看来,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人都是一样的人,没有地域、人种之分,只是人生的经历不同,见识不同,自我反思能力不同,导致每个人对自我和外界的判断标准不同。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主动约束自己,也可以因为法律而被动的约束自己,通过刻意的彬彬有礼,通过修饰外表形象,通过遮蔽丑、突出美来衬托出一个优雅的环境,通过向外界证明自己懂得很多知识,有很多文采…但这些都不能证明自己就是道德的标准。人生来就带有自私的基因,始终会试图让自己快乐,而忽略别人是否痛苦。人在任何时候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和判断都有可能是自私产生出来的遮蔽效应的结果。
再次强调一下,善和恶的本质是快乐和痛苦,我们却有自私的基因,基因很难改变,我们要始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只能建立自我约束的能力,用自我对道德的判断标准来约束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别人,能这样做,我觉得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千万不要去挑战自己和别人的人性!
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