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14)|孔子想到九夷居住
2025-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要到九夷居住。有人说:“这个地方风俗鄙陋,怎么居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鄙陋的呢?”
[解读]
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陋:鄙野,指文化闭塞,不开化。
九夷就是东边的很多小的少数民族的总称,东边的那些小国。孔子说,我想到九夷那些蛮荒之地去住。这里是孔子的感叹,天下不能行道,我干脆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住算了。有人就说,那些地方多偏僻、多简陋啊。孔子说,再简陋的地方,只要有君子去居住,怎么还会简陋呢?因为君子可以化民成俗,可以移风易俗。君子去了以后就可以影响那里的风俗,去教化。这就是圣人与众生的区别。
我们一般人说,只有人去 适应环境,不要想环境去适应你,所以只有改变我们自己。
圣人不然,自己有道的时候,他可以去影响他周围的人和他居住的地方,可以行其大道,教化天下。
[读后启示]
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人们通常需要适应环境。无论是迎接严寒的冬季,还是度过炎热的夏天,我们都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衣物和生活方式。
然而,人类也有能力对环境产生影响,如通过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来改变生活环境。
职场中的销售人员需要快速学习新的产品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能看到适应人群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背景,而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需要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调整。
有时候,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不当的言辞可能会让关系变得尴尬。因此,懂得倾听、理解和适应他人的情绪,不仅能够让我们与人交往更加顺畅,还能够让我们减少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