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红楼只是梦
周汝昌老先生说,读懂了葬花吟,也就读懂了红楼梦。
“葬花吟”出自林黛玉之口,飞花逐水,泥葬芳魂,黛玉这一花树独吟,痴绝古今。
正因她悲情至此,才惹人“瞎担心”,将她作反面教材,“像林黛玉这样哭哭啼啼的,要是 放到现代社会,怎么生存下去?”殊不知她要是到了现代社会,也犯不着哭成那样。
要把黛玉放到当今,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她的身体健康。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差到什么地步?第三回里,初入贾府,贾母及众人都看出黛玉有不足之症,贾母问她,平常服什么药,黛玉答,“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平日里也是靠人生养荣丸养着,夜里犯了咳疾便整宿睡不安稳,宝玉还为她去讨燕窝,说“吃上三二年就好了”。
这样差的体质,也许有人怀疑她 连军训都熬不过去就挂了,谈何发展? 其实,黛玉要是在现代,未必那么虚弱。首先,她从小就得上学,上学肯定有体育课,除非她有先天心脏病这类实在不宜运动的疾病,不然她的体质会在每学期一次的体测 制度下越来越强健。若是她真有心脏病,那军训也就不用参加了,更不会挺不过去。
其次,黛玉在贾府,就算请得了太医,也只有中药方子。但我们有青霉素,有葡萄糖,甚至有藿香正气胶囊和健胃消食片,小病小痛的折磨也可以告别大半。而所谓的“大病”的发作总有一些规律,可以定期治疗,可以吃药预防,黛玉的身子只能算弱,不能说什么都做不了。
林黛玉除了身病,心病也是导致她这么悲戚的重要原因,她的心病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怀疑宝玉和别人勾搭不清,觉得贾府的人不真心待她,感叹自己父母早亡。
同样是作柳絮词,蘅芜君写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潇湘子则在慨叹“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潇湘怨,斑竹泪!
只是为宝玉心神不宁到底只是她个人的感情生活,现代古代都一样,不会有太大变化,变则心死;而父母早亡的悲剧,就算是到了现代,我们也不能阻止她伤感忧愁,所以这两大心病反而是维持林黛玉多愁善感、率真可爱的个人魅力的重要因素,像薛宝钗和王熙凤那般的精明世故,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见的多了反而会让人不那么珍惜。
至于她总觉得贾府中人不真心待她,贾府那么大的家族,那么多的人,她计较的其实不过是身边那几个。就如前文所谈,黛玉到了现代,要上学,上了学,接触到的人就不局限于府中的姊妹和丫鬟婆子,注意力被分散了不说,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那她自然没那么得空去猜忌这个猜忌那个。
也许会有人担心她的这种疑心病反而耽误了她在学校里交朋友,还很可能悲伤过度连课也听不进去。其实不然,以林黛玉的聪明才智,除了她主动交往的那些人,还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完全有很大的机会找到除了宝玉和宝钗以外的知己好友。况且黛玉虽然清高,却不像妙玉一般的“生人勿尽”“俗人不理”,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用过她一只杯子,便嫌脏不要了。黛玉能和紫鹃处得像姐妹,紫鹃一心为她的终身大事考虑;晴雯是丫头中最刁蛮的一个,却也和黛玉相处得好,可见林黛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成问题。只是她不愿迎合世俗,不愿逢场作戏。
饶是陈晓旭入戏再深,也经营了广告公司,身家过亿,焉知黛玉不能有好出路?只是绛珠仙子本为还泪而来,哪怕她跨越时空,也只能少哭,而不能不哭。泪终是要还的,若黛玉能来现世走一遭,或许也能逃了高鹗笔下的深闺怨女命。
终究红楼终是梦,林黛玉般的女子,只在故事里。
终究红楼只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