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 阅读笔记(三)
Part 3 沟通进行时——说
Chapter 14 家长的“需求”怎么说给孩子听
父母也有需求
需求是本能,除了生育孩子,家长也需要拥有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例如:按时吃饭、适时休息、学习和成长、兴趣和爱好、锻炼身体、有人陪伴等。忽视这些需求,家长容易产生委屈和愤怒等情绪,孩子也会认为父母没有需求,就不会主动帮助父母。
寻找自己的需求
家长需要每天花一点时间问问自己:“除了围着孩子转,还有什么是我需要的?”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请停下指责和谩骂,问问自己:“此时我有这么大的情绪,是因为我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
表达父母的需求
表达自己的需求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承认自己的需求;第二步,邀请对方支持,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第三步,感谢对方满足你的需要。
Chapter 14 家长的“情绪”怎么说
爆发和隐忍
爆发和隐忍都不是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爆发只是一种宣泄,既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隐忍并不是冷静,而是一种假象,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怀疑、困惑。
情绪与边界
家长表达情绪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感,需要既不遮掩也不夸大的真实,确保相同原因产生相同情绪反应的稳定性。
从察觉到表达
真实、准确合理性的表达情绪需要做到:先觉察再表达。觉察可以从情绪的类型、强度进行,这是重新启动理智脑的重要步骤;表达需要有四个关键因素:给情绪命名、从“我”的角度说、说明原因和提出希望。
Chapter 16 家长怎样描述客观事实
事实还是评价
用评价处理问题,省时、节能,但会丧失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容易引发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对抗。只有呈现和了解事实,才能重新分析和判断,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描述性语言——白描
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好处:
1. 不容易激发孩子情绪,容易让他保持在理智状态下继续谈话;
2. 呈现更多细节,避免不客观的想象;
3. 减少家长自己的情绪,并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好奇;
4. 给孩子发展理智脑的机会,形成自己的思想。
描述加评价的表达
家长对客观事实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描述加评价,即“我听到(看到)……,我觉得(认为)……”。
Chapter 17 家长怎样表达不同意见
家庭需要不同意见
家庭中需要不同意见,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表达不同意见,需要在亲子沟通中多多练习。
错误的表达异议
错误的表达意义有三个方面:角色定位错误、言语措辞错误和表达时机错误。
正确表达异议
正确表达异议的两点建议:第一,把转折关系的表达变成并列关系;第二,专门设置“头脑风暴”环节,遵循“不讨论”“不评价”“不解释”的“三不”原则。
Chapter 18 家长不应该跟孩子说哪些话
0~1.5岁,婴儿期
0~1.5岁婴儿期的孩子,任何不好听的、能够传递负面情绪的语言都不要说。妈妈需要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呈现出美好世界的样子,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爸爸只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支持妈妈,给予妈妈最大的照顾和关怀。
1.5~3岁,幼儿期
1.5~3岁的幼儿家长切记少说“不可以”。家长要在排除危险隐患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让孩子建立起自主意识,形成意志品质。
3~6岁,学龄初期
3~6岁学龄初期的孩子不可以随便说他“撒谎”,也不可以对他的任何创造提出质疑,或者讥笑孩子的创造物。他们通过想象力,一方面发展着创造力,另一方面则在学习社会规则,形成道德品质。
6~12岁,学龄期
6~12岁学龄期的孩子不可以随便否定他的能力,他们需要家长、同伴和老师等重要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专注于学习,并从学习中获得勤奋感和快乐感。
12~18岁,青春期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像管小孩子一样让他听话,也不能随意诋毁他的同伴。家长要充分尊重他的“I”,相信和允许他在试错的过程中反思和学习,逐渐找到“I”与“Me”的平衡点。同时,要支持他们和同伴在一起,引导他们从同伴身上认识自己、提升学习能力、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