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污染
药物的污染
黄岐之
生命的人体吃喝拉撒是取吸天地之精华维护生理机制的活动。食入之物需消化才能吸收,于是有“五脏是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六腑是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
人是天地之物,自然之物亿万年之中共存共生,其组成、结构与物性是相融洽的,有序的。当人食入物品后,消化选择有营养的物质将其分解,吸收选择营养成份参与新陈代谢。而不用之物或代谢废品则排除。这是自然界中物质相融互相转化的表现。也就是说,在人类的的进化中,人体生理对食入之物转化营养的物质有自然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是满足生理物质环境安全而进行的,以保障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自然选择性的前提条件:食入物是天然的。因为天然之物是经历上亿万年进化,具有合理组成、物质结构与性质是相融。
随着现代化学分子合成水平的提高,化学合成药物越来越多,其结构与性质与自然的不同,作用人体生理的干扰性显著,满足人之欲望,于是应用于西药就成司空见惯的了。
当代,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中的白色污染是最为有害的,因为自然环境面对陌生的,非天然的物质“怪物”,不能分解、净化,并危害自然生态,脆弱的自然生命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物种逐渐消亡。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的生态遭受影响。药物污染是指人体生理遭受影响。它们都是人为的主观施加给自然过程的破坏作用,被认为是有益的妄为。
反式脂肪酸的合成用于食品生产带来的人体生理破坏是人工合成物的危害例证。
西药过高的不良反应是人工合成物对人体生理的危害又一例证。
药物的污染有直接性和潜在性的区别。前者被认为是毒性,后者则不易察觉,任其发展。
反式脂肪酸是人工将液态油脂氢化所得产物,与天然物仅仅是结构的孪生弟兄,非常非常相似,当科学家发现后,人们欢喜无比,将其代替奶酪或制造可口的食品,几十年后,科学家又发现,反式脂肪酸是有害的,它被人体吸収,但不能消化,积累在体内而破坏生理!可以称为人体生理的污染,这种污染不仅导致疾病(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还可能破坏人体生命基因,危害人类。这是非自然物的危害,自然物则没有这种危险存在,因为,天人是共存共生的,经历无数年代的共同生存,组成和结构是相融,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量所致,而西药的不良反应更多是过敏性的,排斥性。
人工合成的药物,过分注重物质结构的相似、性质相似,以及功能的显著,忽视或难以考虑物质结构的精微差别和物质之间相互协调作用,而我们以为能替代自然或模拟其过程,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沾沾自喜而忘乎所以,造成人体生理中的药物污染现象。
西医中不少药品是非自然界之物,是人工合成产品,但对人的病理有干扰作用,即能治病。比较而言,中医的药物是天然之物,即本草,各有偏性,用于治病,是以其偏纠人体病理之偏。自然界的物质共存共生,其物性或结构是相融的、物质之间是协调的,对生命的物质体系不构成污染。人是一个相对自然的封闭系统,存在自然的大系统之中,其存在的基础是生理物质间的协调,而药物污染是他们的杀手。如果让其泛滥,对生命的生理环境污染,其结果可想而知,是与其愿望背道而驰。
(《医学随想》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