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旅行·在路上旅行

纽约之旅(2):正在使用的百年古迹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73人  UXDesigner李

在纽约的六天里,我们住在法拉盛一座华人开的家庭旅馆。为了节省旅费,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房间是位于一栋14层楼房的顶层,一室一卫。房间朝北,双人大床正对一面大窗,床几乎与窗台平高,靠在床上就能看到冬季高远的蓝天,和远处复兴哥特式教堂的尖顶。每天早晨,照亮半个法拉盛的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升起,朦胧中能看到一群鸽子从教堂的尖顶飞起。

皇后区法拉盛的早晨

纽约六天的行程被全部安排曼哈顿区。每天早晨,我们都会乘坐40分钟的地铁7号线从法拉盛前往当天的目的地。这里是始发站,车上大多是华人。

这里的地铁好像用铁链连接的铁皮罐头,每节车箱的连接处是开放的——与国内不同。纽约地铁分为快线和慢线,我们一般选择慢线,慢线在每一站都停,站与站之间很短。

小伙伴做了非常详细的攻略,在这一点上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比如乘坐地铁,我们先办理一张MetroCard——纽约本地的捷运卡。在每个车站的自动售票机(这台机子的配色挺好看的,让人感觉很耐用)就可以购买,十分方便。可以选择7天或30天无限量乘坐,可以使用信用卡和现金支付,支持中文。

地铁自动售票机和MetroCard

做为全球十大地铁之一的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听说一共有470个车站。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出门靠走的小城市,工作的城市也没有地铁(最近刚有),做为一个很少乘坐地铁的人,对这个庞大而老旧的工程充满好奇——它已经有年头了。然而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它直是太方便了,真切感受到在纽约你从来不需要走太远。除了地下墙面的斑驳和银色的地铁“罐头”外,让它没有表露出太多的“老态”。

当然,六天时间并不足以对纽约地铁有多深的洞彻,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著名的“中央火车站”——也许只是因为它的“著名”?毕竟《复杂者联盟》《黑超特警队》都曾在这里取景。

纽约中央火车站

纽约中央火车站位于曼哈顿区中心,建造于1930年,距今已经114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wow),是纽约的地标性建筑、被称这为“一件华贵的建筑、曼哈顿中部最重要的一部分、工程上如一个天才般的杰作”。听我讲,它真的是件艺术品——还在使用中的艺术品。

在火车站大楼的顶部有三个人的雕像,中央的戴羽毛帽子的是墨丘利——罗马神话中的商业之神,左边为智慧女神密涅瓦,右边则是代表道德的海格立斯。在中央车站的两侧拐角的位置,各有一只鹰,大家都知道,这是老美的国鸟。

纽约中央火车站一角:鹰雕塑

与纽约中央火车站的邂逅其实有些唐突,恰好陪朋友去附近的苹果店买手机(下图中,最远处三个窗子下面就是苹果店,顺着仿造法国歌剧院的楼梯走到二楼,就能看到几排木质条案上摆着一架架苹果产品)——当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大名。从地铁下来,跟随人流蹚过长长的走廊,从低矮的出口走出的一刹那,突然拔高的穹顶让我想到霍格沃茨——而它超高的穹顶正是这座百年火车站的特色之一,十分壮观。


纽约中央火车站:大厅

它的穹顶绘制了黄道十二宫。整个星图中一共有2500颗星星,这些星星的位置都由灯光标出。在这里,最浪漫的事儿是躺在大厅中央的地板上观看穹顶,让金色的十二宫充满双眼,然后用手机拍下这上帝视角下的星空。蛤实际上这并不容易实现——这里人太多了。有行色匆匆的旅客、有参观游览的游客,也有捧着咖啡和朋友聊天的人。说到这里,我有点好奇,外国人似乎习惯站着聊天,而到了中国,可能会说“别站着,找个地方坐着聊会儿”。如果有人知道这个区别的原因,欢迎留言。

纽约中央火车站穹顶:黄道十二宫

在整个车站里,我最想说的是一座充满了魔幻风格的钟——四面钟。它位于车站大厅中央问询处上方——被称之为中央火车站的“镇店之宝”。它的四个表盘都由猫眼石打造,总价值1〜2千万美元。我喜欢盯着那座钟看,看久了,会忘掉周遭遇环境,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世界,而那个钟也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说到这里,它在时间方面的确有特殊之处——它会快1分钟,具体原因,你试着猜猜看?

纽约中央火车站“镇店之宝”:四面钟

在六天的行程中,我们数次路过中央火车站。有时会站在人群是看着钟和穹顶,感受人来人往;有时会倚靠在二楼的大理古宽护栏上,眼睛不聚焦,看着人群中中黄种人、白种人、黑人、亚州人、美洲人、澳洲人、伊斯兰人、男人、女人、孩子……

中央火车站可敬,但使用中央火站的人更可敬。这体现于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大厅两侧歌剧院风格阶梯上的金属扶手。它之所以能引起我的注意,一方面是在后面的行程中,我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使用感受(做为一个体验设计师,傲娇一下~)。它扶上去非常结实,不会摇晃(与它纤细的外表截然不同),整段扶手没有一处棱角。干净漂亮,手感很好,有些地方微微反光,暗示着它已被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也许它不华丽,但却实用耐用——是一个好设计,正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扶手

也许不该给一个普通的扶手如此赞誉,显得过于矫情。但他们对待文物的态度与我们不同,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爱护、观摩、修复,而是置于生活中触摸、使用、维护。这不仅体现于组织或政府对文物的态度,而是体现于整体国民对文物古迹的态度。在后面参观纽约共同图书馆时,这一点再次加深了我的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