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后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建筑师们有话

2022-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凤凰空间IFengSpace

1076万,这是今年教育部统计的毕业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考研人数也在2022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57万人。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去,对就业的影响也在持续,部分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下降。

面临严峻的就业与考研形势的,恰好是第一批“00后”。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多年职场人的处境也不轻松,许多大厂频频传来降薪、优化、裁员、项目整体叫停等坏消息。

(图源:pixabay)

遭遇困境,年轻人们纷纷产生了疑问:

“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什么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大城市这么卷,是走还是留?”

……

学习建筑专业的小伙伴们在刚刚入行时,常常纠结于该选择什么工作方向,其实许多著名的建筑师们也是在不同领域进行尝试和学习后,才慢慢找到方向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建筑师们的探索之路。


01

不要怕大器晚成,不妨先当平凡的打工人

在互联网行业,软件工程师到了35岁就开始有了“中年危机”,但在建筑师行业,即使已经四十多岁,还是会被称为青年建筑师,建筑师的成熟期普遍要到四五十岁。

从柏林的犹太博物馆到纽约“9·11”事件遗址的重建,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作品以饱含感情著称,但在43岁之前,里伯斯金一直在高校任教,没有任何建筑作品。

 丹尼尔·里伯斯金(图源:Archdaily)

1988年,里伯斯金获得了“柏林博物馆竞赛”的第一名,方案花了10多年的时间,在2001年落成,即现在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里伯斯金说,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建筑尤其需要,许多有抱负的项目都要花费十年以上。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图源:Libeskind工作室)

路易斯·康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个靠着妻子收入度日的落魄建筑师,虽然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没有出名的作品,直到50多岁时,耶鲁大学美术馆这个项目,才让他二十多年的积累迸发出来。

让路易斯·康在50多岁一举成名的作品——耶鲁大学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初出茅庐的扎哈·哈迪德,在导师雷姆·库哈斯和伊利亚·曾赫利斯创办的大都会事务所(OMA)打工,30岁时她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但她的设计语言太过独特,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扎哈陷入“纸上设计师”的魔咒中无法自拔。

扎哈·哈迪德(图源:维基百科)

43岁时,扎哈才终于等来了第一个落成项目——维特拉消防局,流动曲线、锐角尖顶等标志性的元素,给建筑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维特拉消防站(图源:Archdaily)

作为建筑师,要想建立起整体化、个人化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需要数十年的积累。

做建筑是如此,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如果第一份工作不理想,不要太着急,前面的路还很长。


02

别太早局限自己的人生,真正的“稳定”是不怕转换职业跑道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并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做出正确选择,但不要害怕在人生的开始选错路。要允许自己试错。

首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菲利普·约翰逊,原本的专业是哲学,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几年后,成了一名新闻和政治工作者,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想要从事建筑行业,在30多岁时回到哈佛大学念建筑。

菲利普·约翰逊(图源:Archdaily)

四十岁时他才有了自己设计的建筑,一座“玻璃屋”,这座建筑完全以落地玻璃作为墙壁,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在多年之后,很多媒体认为他是“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图源:Archdaily)

1992年日本经济衰退的重创,使其建筑业的繁荣一去不复返,整整十年,年轻的建筑师隈研吾在东京接不到任何项目,只能在农村接一些小型项目的设计,他的建筑态度也因此发生改变。

 隈研吾(图源:微博@隈研吾,摄影:J.C. Carbonne)

在农村,隈研吾开始跟随工匠们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并开始对传统的日本乡下建筑产生兴趣。他开始反思,建筑如何融入环境,建筑如何为土地发声,“负建筑”的理念初现雏形。

完全展现“负建筑”理念的设计——龟老山观景台(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太多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上想要“一步到位”,所以考公务员才会那么“卷”。

但厉害的角色,从不制定一步到位的计划。

稳定,不是一个工作干10年、20年,是一直具备学习的能力,有胆量跟不确定性做朋友。


03

人品,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顶配

每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都有能力,有非凡的远见,而最后的结局如何,还是要落在人品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他游走在东方与西方,从美国艾弗森美术馆,到中国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新翼,从中国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他用100年,把设计种到了世界各地。

让贝聿铭一举成名的项目,是纪念遇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的图书馆。当时,肯尼迪家族召集了全世界最好的18位建筑师进行海选。贝聿铭虽然名列其中,但比起其他名家,只能算是籍籍无名的小字辈。结果却是总统的遗孀杰奎琳选中了他。贝聿铭彬彬有礼,在介绍自己想法的时候,不仅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巧妙构思,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物的思想内核以及特殊意义的融入……事无巨细,还配合有生动的描述,这一切都让杰奎琳赞赏有加。

1964年,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图源:维基百科) 肯尼迪图书馆(图源:Archdaily)

之后,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玻璃碎裂事件让贝聿铭在美国遭遇了事业的滑铁卢,但他在银行家保罗·梅隆的帮助下,接下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的建造工程,因为保罗·梅隆对贝聿铭的品行十分肯定。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成功地征服了美国的设计界,让贝聿铭谷底反弹,重新回到了主流建筑界的视野。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图源:Archdaily)

童寯,是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祯齐名的中国建筑大师,1925年,童寯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后来回到家乡沈阳,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

童寯(图源:百度百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童寯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当时建筑师的地位极高,建筑商送礼成风,除了表示尊敬,也是为了让建筑师在设计上减少用料,降低成本。但童寯从不收礼,反而“吓唬”来人:如再送礼,今后还要加大用料。有建筑商见他当面不收,便将礼物放在门口,每逢此时,童寯都气得“面色铁青,拎着礼物去,直接摔还”。

童寯告诫未来的建筑师们:“一个好的建筑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的思想,有严谨的学风,有正直的人品,才会有合格的建筑设计。”

童寯作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这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新民族形式的重要范例(图源:《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曾说:“如果一个人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顺利,前途不光明,那一定是人品不够好。”

当你修好人品,人生之路自然会越变越宽,有人为你搭桥,有人为你铺路。


04

凭借一腔热爱与使命感,方能“逆天改命”

梦想和野心,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被巨大野心驱动的人,才会极度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

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年轻时候的他,拿的是“逆袭剧本”。

诺曼·福斯特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贫民窟里出生,16岁就辍学了,后来他成了曼彻斯特市政厅一名普通职员,他工作的地方,是一座具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这让他深深着迷。更换过几次工作之后,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21岁时福斯特选择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建筑系进修,凭着对建筑的热爱和绘画的天赋,他的建筑生涯正式开始。

这段经历,让福斯特明白了热爱的力量,他说:“做建筑,或者做艺术、雕塑、绘画,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确定自己是打心眼里想做,而且与世上任何其他事相比都想做,并且你愿意为此做任何事,因为他真真正正使你着迷。如果是这样,你选择了建筑,并奔向他,你生命的每一秒都将会沉浸在其中,你与建筑共生。如果你不相信建筑,你也必须要找到其他什么你真正相信的。”

诺曼·福斯特和他的代表作品——苹果公司新总部(图源:Archdaily)

巴克敏斯特 · 富勒,被公认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人之一。

他年轻时两次从哈佛大学退学,还经历了丧女的悲痛,又被踢出了他试图与岳父建立的高效住房建筑业务。

巴克敏斯特·富勒(图源:Archdaily)

有一天,富勒沿着密歇根湖散步,沉浸在凄凉的思绪中,甚至想到了自杀。突然,他经历了一种幻觉:他发现自己被一个漂浮在地面上的发光球体所包裹,同时有一个声音说,“你没有权利消灭自己。你不属于你自己。你是属于宇宙的”。

他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努力为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的事业,开启了他伟大的创造时期。他设计的轻质圆形穹顶,以最小的结构量获得最大的覆盖空间,直到今天仍风靡世界,他提倡的低碳概念启发了后来的科学家们。

美国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展馆,蒙特利尔生物圈(图源:Archdaily)

只有有着强大愿力的人,才知道自己生而为谁,这样的人带着使命在活,想不成功都难。


05

开动脑筋,想想跨界的N种可能性

虽然有人说,中国建筑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但不用担心,学建筑出身的人多才多艺,拥有全方位的能力,可以跨界到意想不到的领域。

帅到没朋友的吴彦祖,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大学建筑系。

对于为什么放弃做建筑师,吴彦祖在采访里曾说:“我有很多同学,上班后就变得对建筑没有热情了,他们读书的时候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我觉得很可惜。我跟自己说,我不要变成这样,不要变成上班的机器人。”

(综艺节目《漂亮的房子》截图)

在《漂亮的房子》这档综艺节目中,吴彦祖回归了建筑师身份,与建筑师庄子玉合作设计了铜陵山居,这是一座由废弃的老屋改建而成的精品民宿,爆红网络。

彦祖和建筑师庄子玉合作设计的铜陵山居(图源:庄子玉工作室)

另一位帅哥布拉德·皮特大学时主修的是广告美术设计,但经常跑去蹭建筑系的课,在成了大明星之后,他与建筑界很多大师都有来往,与弗兰克·盖里是忘年交好友。

(图源:Architectural Digest)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的颜值,但有一副好嗓子,转行也是很有前途的,例如毕业于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建筑系的陈奕迅。

(综艺节目《中国新歌声》截图)

不少建筑专业出身的人也有很好的文笔,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的名字叫红》的作者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也是学建筑的。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图源:维基百科)

如果小伙伴们觉得之前这些转行难度系数太高,那么也是可以选择投奔设计相关行业的,很多设计圈的大咖都是学建筑出身的。比如时装设计大师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他学习建筑的经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时装设计理念中,他曾说:“时装就是行动的建筑。”

皮埃尔·巴尔曼(图源:维基百科)

建筑师的角色与政治家也有相似之处,若是想超越建筑,从影响城市整体的层次有所作为,就需要拥有强有力的决定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政治家才是终极建筑师。俄罗斯前总理叶利钦,就是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建筑系出身,人家念的是5年制的本科呢,货真价实的正规军。

叶利钦(图源:百度百科)

虽说人生有着无限可能,但还是建议小伙伴们,如果真的要转行,那么一定要找到一件你真的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这样你才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投入,并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精英。


结语

(图源:pexels)

看过建筑大师们的经历后,你是否也觉得人生前路上可以选择的方向有很多呢?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跑,路上一切的经历,都是为了造就更坚强的你。

或许现在,学业、工作的艰难,理想与现实的割裂,让你心中的那束光渐渐黯淡,但请永远也不要失掉探索前路的勇气。

你想要选择怎样的职业,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这就是建筑师:物理世界的建构者》(作者: 廖偌煕,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诺曼·福斯特给年轻人的建议:找到自己内心所属》(Archdaily)

《童寯 被遗忘的建筑大师》(《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徐梅)

《巴克敏斯特·富勒:发明未来的人》(公众号:Offset建筑偏移)

《陈奕迅、吴彦祖、布拉德皮特...这些被娱乐事业耽误了的建筑大师!》(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


好书推荐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

这本《静谧与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全书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将路易斯·康自己的话呈现出来,并穿插了其建筑作品照片和手绘草图,以及与路易斯·康精神契合的建筑照片;第二部分,涵盖了作者对路易斯·康在建筑史中的地位、他的洞见及建筑中的人类地位的思考;第三部分展示了路易斯·康设计的八个建筑作品,包括平面图、照片和简介,来体现路易斯·康的理念。

《贝聿铭建筑探索》

贝聿铭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大气庄重、谦虚沉稳,又不乏灵动巧思,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了东方式的意境与诗韵。本书凝结了多位专家对贝聿铭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了海内外有关贝聿铭的相关出版物资料,并加以梳理分析和评论,是一本学习、研究贝聿铭的大成之作。

《扎哈·哈迪德全集》

记录建筑女爵经典作品

一手资料无保留呈现

多语种全球同步面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