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几度》第三度 生病
中国有句老话:“吃五谷,生百病。”
当然,我们吃的不止五谷,生的也不止百病。
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小到头疼脑热,大到痼疾顽症,就始终不离不弃的相伴着人类,尽管人们是多么的不愿意。
不愿意,却也没办法,没有天生对所有疾病都免疫的人。
病分先天的或后天的,也分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但不论是哪种的,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的。
有病就得治,但不一定能治得了,也不一定治得起。
治不了那是科学技术问题,治不起却是制度问题了。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那么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反映了现实,关注了我们应该关注却往往被忽略的群体。
里面那个老太太一句:“ 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真是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理论上来说,任何人都有患上任何病的可能性。今天我们是健康人,不去关注医疗问题。明天我们成了患者,也不会有人来关注我们。
若是得个一般的病,都还应付的来。若是得个大病,就是个劫难了。
俗话说:“三十年前人找病,三十年后病找人。”
年轻时身强体壮,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但随着年岁渐长,恐怕会越来越觉得疾病是个大敌。
我的父亲一直心态很好,但自从查出得了青光眼后,就有些悲观。视力下降了许多,行动也不便起来,有时候就坐在那里叹气。我看了很是难过。
我总是劝慰我的父亲,觉得“当事则迷”,劝劝或许就好了。但后来想想,不是这么回事。
一个人置身事外去看待一件事时,是很难体会到当事人的心情的。当自己也陷入到同样的境地时,可能心态还不如你劝慰过的人。
这世上,可能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记得小时候得了一种病,每到季节转换的时候,尤其是春秋二季,就浑身起红疙瘩。起红疙瘩也就算了,关键还很痒。痒还不能挠,越挠越痒,就是挠出血了还是瘙痒难耐。
有长者看了说是受凉了,要睡热炕,我就睡在灶台边上,结果还是痒。有的长者看了,又说是太热了,要睡凉炕,就又睡在窗户边上,结果还是痒。
最后父亲带我去看医生,说是过敏性皮肤炎,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最后配了一种药,我现在还记得,叫息斯敏,一片药两块五。每片药中间有凹槽,掰开了一次吃半片。特别管用,吃了立刻就不痒了。
当时以为这是季节转换时正常现象,就没有太在意。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病,却折磨了我两年多,以至于十几年过去了,尚是印象深刻。
这当然是个小病,说起来也谈不上痛苦,但是大病呢?
我的外婆老了以后,先是得了白内障,动了手术还是没能保住视力,最后失明了。后来她又患上了糖尿病。有一次我去看她,她身体上长了疮,舅舅正在给她抹药。
外婆老了,消化能力也不行了,那时每天只能喝点粥或者吃煮的很烂的面条。尽管活的很艰难,外婆却活的很顽强,不喜欢听人说到死。
而现在,我外婆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在生病的时候,特别怀念平时没病的时候,能吃能喝能蹦跶。总是想病好了一定好好爱惜身体,然则等病好了,刚开始还带点注意,时间长了就又把健康抛到脑后了。等生病了,便又躺在那里后悔。
人啊,真是不长记性!
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推出了合作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但不得不说,合作医疗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跨地区,医药费的报销比例就立马变了。外省报的比本省低,一个省里面,外市报的比本市低,甚至隔壁县报的都比本县的低。
现在是城市时代,人们都往城市跑。一个城市里,外地户口的人很多时候比本地户口的人多,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超大城市。人们生个病,一般都是在所在城市就医,很少回原籍地。便利是便利了,花费却也大了许多。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药,不在医疗保险之内,尤其是大病所用的进口药,因此一场大病下来,还是耗资不菲!
还是那句话,大病要么治不了,要么治不起。
再一个就是医疗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平均。
好医院、大医院都在大城市,好医生也自然跟着好医院、大医院跑,自然也都集中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还好些,最尴尬的是乡镇或农村。稍微得个厉害点儿的病,就要往城里跑,搞不好还得全国各地的跑。
这也确实是一个很难为情的社会问题。大医院设备齐全,条件好,工资也高。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能耐的医生自然想到既能发挥自己才能,又能挣高工资的地方。
如何进一步的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的消除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人生百年,谁也不想得病,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得病,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得什么病。
人人都说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但这很多时候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繁忙的工作,放纵的生活,意外的伤害……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我们陷于伤痛。有时候是身体上的,有时候是心理上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二者相伴而来。
生活总是给予我们各种各样的考验,让我们不能事事顺遂,使我们受到伤害甚至是折磨。有人甚至因此自暴自弃,做出自残甚至是更极端的事来。
这实在是生活之一大病。
但生活总得继续,不能因一时的不顺便失却了信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挺过来艰难的岁月,那笑容才能叫真的甜。
任何不经考验的得到,都是寡淡无味的。而人生其实最怕的就是索然无味和一片苍白。
问题总是有的,但方法也总是有的。尽管它有时来的迟晚些,但只要咬牙挺住,自然会是有个交代。
生命就是如此的一个机体,因为有了感知所以才有了反馈。在这一感一馈中,生命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深化。病也好,痛也罢,不管我们怎么的排斥,然一旦来了,总是要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当药物的作用到达最大化,往往救人一命也就是心态了。
生病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丧失了活着的信心。我看纪录片《人世间》的时候总是很感动,很多老头老太太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但仍然能够笑对人生。这一开朗的心态很让人钦佩,也很值得人思考。
还是那句话,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生病,但好在我们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即便艰难,只要心不倒,并积极的去应对,一切就会有好起来的可能性。即便好不起来,但最起码用积极的态度奋挣过。
因为,拼尽全力的人生,是最可能不留遗憾的人生。
2019年4月16日于北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