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生涯】系列之四:你会学习吗?
1 出处:《中庸》
2 译文
对学问要广泛地猎取,深入地追问,谨慎地思考,明辨其是非,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不学则已,学了不到真正通达的地步就不要放手;不问则已,问了没彻底弄明白就不要罢手;不去思考就算了,思考没有到真有收获的地步就不要罢休;不辨则已,去辨析了不到明确的地步就不要罢休;不笃行则已,一旦笃行了不到彻底成功就不要罢休。
别人一分气力能做到,我用上百分的气力也能做到;别人十分气力能做到,我用上千分的气力也能做到。
假如真能这么做,就算再愚昧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
3 墨白知见
今天这一段出自《中庸》,当中的第一句常被人们当做励志格言。
这一段讲的是从“学”到“习”的五个层次。第一句之后的内容都是对第一句的深度诠释。
博学,指广泛学习,是吸收知识的过程;
审问,指深入追问,是答疑解惑的过程;
慎思,指周密思索,是遴选消化的过程;
明辨,指明晰分辨,是择定判别的过程;
笃行,指笃定执行,是践行学志的过程。
以上五个层次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其中,前面四个层次“学、问、思、辨”主要是思维过程,指思想内部的变化和处理;而最后一个层次“行”则是由内部转向外部的关键一步。
完成最后一步,才算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扑面而来的信息多到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当信息呈几何级数生产出来时,你是怎么学习的呢?
“能力提升”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但能力如何提升,我们却似懂非懂。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去尽可能多的汲取知识,但为什么能力还是没有提升?
你不妨先打开微信,看看你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这其中你每天在看的有几个?你看过的公众号中能引起你思考的并引发行动改变的又有几次?还是每一次都一笑而过了呢?
当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上,却从没尝试过“问、思、辨、行”时,能力怎么可能提高呢?
前两天,大家都在写年终总结,很多伙伴会写自己看了多少书,这只是“学”的见证。
你不妨更深入的总结一下,看过书之后,你写过多少字的书评,你践行过几次书上的方法,你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过多少人听?
这些看似只是“行”的事情,其实蕴含了大量“问、思、辨”的内容。
而这三个环节就像能力提升的魔法盒,是隐藏的大脑内部的化学反应,是见证奇迹的必经之路。
2017年,你不必再读那么多书了,试着多迭代几次读书的感想,多践行几次书中的方法,多分享几次书里的故事,会比多看几本书对你更有意义。
关注我,每天学国学,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