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洋葱阅读法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琬琬

阅读的重要性

在这一章,作者从7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大脑的偏好、精力、注意力、专注力、记忆力、压力、阅读习惯。

阅读的7个建议.png

在讲述这7个建议之前,我们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2. 你在哪个时间段精力最充沛?
  3. 你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注意力吗?
  4. 当专注力不够时,你是如何提升的?
  5. 你如何将读物中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的?
  6. 当读到一本难以理解的书时,你如何处理?
  7. 你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吗?

为什么要问这几个问题呢?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能了解自己,才能了解要阅读的内容。

  1.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决定了你是否会主动去阅读一本书,且是否能坚持将一本书阅读完。

  2. 你在哪个时间段精力最充沛——只有精力充沛时的阅读才最有效,且如果是非常喜爱一本书,那一定会想要将最好的时间分配给它。

  3. 你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注意力吗——你最关注的内容就是你的注意力所在,注意力能帮你快速提炼重点。

  4. 当专注力不够时,你是如何提升的——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够专注,那是因为你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但人的精力有限,同一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是最好的安排。

  5. 你如何将读物中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的——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当你开始输出,也就意味着你掌握了一本书大部分的内容。

  6. 当读到一本难以理解的书时,你如何处理——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就此放弃,但降低难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 你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吗——除掉每天看的娱乐新闻、公众号,你还有其他阅读习惯吗?

以上7个建议,用一句话描述就是:每天在你精力最好的时间段,专心读一本你感兴趣、难度与理解相当的书籍,提炼书中的重点并分享给他人

关于记忆力,作者分享了他的方法——提炼重点、加入个人观点、重构一遍。

关于阅读习惯,作者建议在包里放一本书,每天阅读5分钟。


碎片化阅读

这一章作者提到了两个重点——概念、知识体系。

碎片化阅读的步骤.png

我们常常说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但知识体系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一个个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连接而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文中的“概念”。

“概念”和关键词有所区别,也许你认为某个词是这一段中的关键词,但也许不是作者要讲的概念。

通常在一本书中,作者会讲述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是这本书的核心——但作者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些例子或其他内容佐证。

所以,提炼——是我们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的第一步。当然我们提炼的内容也许不是作者讲述的概念,但通过不断提炼,我们会越来越接近作者想要讲述的核心。

提炼之后应该怎么做呢?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砖头。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个概念就是一块块砖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自己以往的经验链接起来——这块砖头和以往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当我们找准联系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块砖头塑造成我们要求的大小,以便能成功搭建出一幢房子——融合。

以上即是碎片化阅读的核心——提炼概念、进行链接、融合到知识体系中

关于碎片化阅读,作者还给出了几条建议:(1)察觉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判断这些时间可以做什么;(2)明确学习来源;(3)从兴趣出发去阅读。


快速阅读

这一章,作者介绍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因概少切复。

快速阅读的步骤.png

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封面和背面,从书本的标题、副标题、推荐等内容中看看我们对这本书是否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点在哪里,针对这些兴趣点我们有哪些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看看目录、序言、后记等内容,判断我们是否要继续阅读这本书,这本书是否能回答我们在上一步提出的问题。

接下来,如果认为这本书是值得我们读下去的,那我们需要花10min快速扫读一下,扫读的过程中可以标记一下重点,但不要停下来细看。

当第三步完成后,我们对本书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我们也知道了要着重关注哪些部分。

然后,我们就需要对标记的重点着重阅读一下,提炼重点,使用九宫格笔记法、知识卡片或RIA便签读书法等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概念。

最后,针对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加深印象,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分享给他人。总之,多复习。

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使用这几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在1~2小时内快速阅读完一本书。


读书笔记

这一章,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做读书笔记——标记、收集、整理、建立个人图书馆、输出、应用

做读书笔记的步骤.png

在做快速阅读时我们也提到了要标记重点内容,此处也是同样的,标记出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然后将那些鲜活证据(即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收集起来。

通过归类整理,我们将这些鲜活证据放到我们的个人图书馆中,当我们需要时既可以直接从图书馆中搜索。

最后,我们需要输出和应用这些我们收集到的内容,将之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关于笔记,作者介绍了几个有意思的方法:康奈尔笔记、视觉卡片、读书PPT。


主题阅读

这一章,作者教给我们三种主题阅读——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领域式主题阅读

书籍式主题阅读的步骤.png

碎片化主题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碎片化主题阅读先确定一个主题,再去收集相关的文章,最后集中阅读,得出答案。

书籍式主题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一样,需要先确定主题,然后收集相关的书单,通过扫读确定哪些书籍有用,书中的哪些部分有用,最后根据这个主题的框架到书中寻找答案。

领域式主题阅读告诉我们要在某个领域不断深耕,运用各种方式去“阅读”,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个领域的知识。


深度阅读

这一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怎么进行深度阅读、有哪些方式能帮助我们做好深度阅读的准备,还介绍了深度阅读的误区,帮助我们进行规避。

深度阅读的步骤.png

深度阅读怎么做呢?阅读时要将内容和以往吸收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然后去追溯源头,找到第一手的资料,最后要考虑应用场景。

深度阅读前应该有什么准备呢?运用各种方式确保自己对一个知识有了足够的了解:

  1. 初级理解
  2. 练习性测试
  3. 分散性练习
  4. 详尽地审问
  5. 用自己的话总结
  6. 十面埋伏”
  7. “围点打援”
  8.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深度阅读又有哪些误区呢?

  1. 从头到尾地精读
  2. 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
  3. 认为要记住所有内容

深度阅读应该是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而这个概念应该是让你感到疑惑、感到茅塞顿开或者感到有价值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