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写日记心情随笔与简书的故事

文字对于我来说,就是另一个自己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13人  莫时迁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晴

文字对于我来说,就是另一个自己

消声灭迹有一段时间了。是灵感枯竭,还是生活忙碌我也不清楚。亦或者,我受简书其他作者写的诸如《入简书几个月,怎样做到稿费上万》这样的题材诱惑,仍对写作变现念念不忘却苦于壮志难酬。所以心灰意冷,不想触碰。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酸甜苦辣都在脑海里打了无数遍的草稿。内心很想把它整理成文字,却败给了琐事和懒惰。

闲暇之时想提起笔,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即使对我的文章很多评价都是自嗨、以自我为中心、不符合大众审美这样的。到现在,我可能连自我剖析都做不到了。

空有鸿鹄之志,难改燕雀之风。曾逼迫自己,期望得到压力进而升出动力。结果却毫无成效,草草了事。

最初刚入驻简书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激情渐渐平缓。最后等待我的结果只有一事无成了吧?

我究竟想通过简书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可能也思考过,得到的答案可能已经忘却了。

今天促使我点开编辑器的,可能是欲望。

是一种诉说的欲望,是一种被繁忙、迷惘压制了太久的欲望迸发了出来。

除去参加过的作文大赛,毕业论文,会后感想。我最多写的偏偏是记录一天天,一件件的小事,琐事。他们杂乱无章,字迹潦草,但往往是我内心最深处不加思索就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很多件被记录在作文本上的小事件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他们被一遍遍更换外衣。《最感动的一件事》、《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都只是那一个故事。被反复推敲,反复回忆,反复撰写。

一篇作文,最基本的事情就是没有错别字,结构合理,剧情顺畅。它要经历构思、初稿、修改、成品等步骤。所谓百炼成钢,写作全盛时期的我也没自信说那一篇是一蹴而就的。

但那时候支撑我执笔的是老师的严格要求,不得不去撰写的事实。

在很多年以后,再也没有人会督促你去写些什么,再也没有人有义务告诉你该怎么写好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关心你写成了什么样子。

缺了这些,我依旧在写。写自己的情绪,写今天发生了什么。哭了,笑了,都可以写进一篇文章。没有框架,没有要求,更没有修改的必要。

但为什么,越写越迷失了呢?

是因为不敢再提起笔,因为觉得即使写了也没有人会去看。索性不写了。

那么,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有些文字,真的就只能是写给自己看的。偏偏期望能博得更多人的关注,算不算是眼高手低的例子?

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更能被广泛关注,但只为了自己,也断断续续写到了现在。

文字,真的有治愈的魔力。他让我遇见了过去的自己。或沮丧或天真,感动和失落都记录了下来。证明了曾经拥有,这样那样的我曾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