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孤独,是弄丢了谁?
这周二跟H同学约了这周日下午一起出来坐坐,聊聊天。昨天上午H说想到周日要和我见面,一上午心情都特别好,工作起来也很轻松。刚刚又收到她的短信,说在想要不要因为我们明天的约会去做个头发。大家不要误会,我俩是两个已婚的女人,绝对是清白的哈哈。之所以那么兴奋,是因为至少半年前就开始筹划着见一面,可都未能成行,这次终于妥妥的板上钉钉了。。
我的工作比较弹性,时间自由,但周末一般是没空的。我在北京这个城市交心的朋友不用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她们的时间也大多和我对冲,所以难得见面,有时候想约朋友喝个下午茶,逛个街时都是特别难得,关系一般点的朋友感觉总是差那么一丢丢,聊不尽兴。
同在一个城市,想见一面居然拖了半年,褪去兴奋后,不由悲从中来,孤独感油然而生。想想活了30年,朋友们都哪儿去了?怎么走着走着就散了!
01
成长背景不同,三观形成
小学时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们两家就隔一条马路。那时候特别能聊得来,一起八卦老师同学,下课一起手拉手去厕所,体育课搭帮结伙做游戏,放学一起疯一起写作业,周末也不放过,要么她来我家玩,要么我去她家住,晚上背着家长躲在被子里讨论喜欢的男同学。她陪我上书法课,我陪她上钢琴课(现在想想好傻,那会怎么没偷着学两招)。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不懂什么叫三观,更不懂什么叫志趣相投,大把时间拿来蹉跎和厮混。
小学毕业时我考进了市里的私立中学,她去了市里另一个私立学校。我们哭的稀里哗啦,光散伙饭就吃了不下10顿,这才勉强接受了要分开的事实。我们彼此哭着说对方傻,傻到忘了我们家仍然只隔一条马路,忘了我们的中学也是隔了一条马路,相约放学一起吃饭,周末回家一起玩。
到了中学才知道学校是封闭式管理,要住校,连吃饭时间也不能离校。后来她家到市里买了房子,再后来她又转学了,去了艺校,专业学跳舞,听说要走艺术这条路,没有上高中,也没上大学,开始时通了几封信,后来就断了联系。
再次见面已经是十几年之后了,我在北京工作,她在北京交了个男朋友,住在一起。一次他男朋友出差,她约我见面,在那住了一夜,聊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也聊了近期的事情,她跟我聊她男朋友,聊试婚,聊交友,聊怎么嫁个有钱人。我比较晚熟,错过了早恋的时机,大学毕业前都没谈过恋爱。所以她聊的都是我不关心不认同的事情。她也否定我的价值观,那时在心里已经确定我们已经走散了。
儿时的友谊很单纯,不需要三观一致,不需要志趣相投、更不需要衡量彼此的价值,那时的朋友,只是玩伴,彼此陪伴,开心就好。
02
社会角色转变
人是社会的产物,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也有不同的社会分工跟角色。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相比较,学生时代角色最简单,我们为人子女,作为学生,没有太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太渺小,渺小到连自己都不需要负责。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与日俱增,学生干部、实习生、员工、经理、老板、兄弟姐妹、爸爸妈妈... ...
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不能再只顾自己开心,而是开始关注自己价值体系内重要的东西,我们将承担不同的责任跟义务,时刻锤炼着智商、情商,甚至还有财商跟胆商。在这种角色变换下,有些人进入的快些,有些人进入的慢些;有些成长的快,有些成长的缓。成长速度不同步导致我们的心智模式产生了差异。
面对一些问题,有的人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有的人只是微微一笑。
念研究生的开始聊学业,参加工作的开始聊事业,单身的开始聊交朋友,已婚的开始聊配偶,有孩子的开始晒娃... ...
这个成长节点太短,没时间让你犹豫这个朋友是否还要交下去,于是我们的友谊开始摇摇欲坠,像是两辆缓慢并行的火车,前方突然出现岔路口,还冰冷的立个牌子,上面写着“快速通过,请勿停留”,于是我们开始分道扬镳。虽然心有戚戚,但还是告诉自己,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03
喜怒哀乐不能及时分享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为不用像父辈那样守在家里做一辈子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可以选择走出去。不用急着结婚生子,时代给我们更多可能,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同时我们也是孤独的,我们不停的换着工作,辗转不同城市,为了寻找自己曾经最看不上的归属感,颠沛流离,无处生根。在大城市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曾经说好一直在一起的朋友早已散落天涯。
我们各自选择不同的城,为各自的生活疲于奔命,圈子不同,地域不同,没有共同的话题,累了倦了,宁愿自己消化,也不想再跟对方提起。
不是因为友谊不在,只是生活不再有交集,回忆得不到迭代,能聊的只剩嘘寒问暖。既然如此不如默默关注,偶尔问候,证明我们还在。
04
朋友已经走的远到只够仰望
刚来北京时跟另外两个女孩儿一起,合租通州一个40平左右的大开间,我住一张单人床,另外两个妹子睡一张双人床。初来乍到,除了工作,只有彼此,互相扶持,守望相助。三个人从事三种不同的工作,有着各自的目标跟计划。
W同学做外贸销售,目标是自己创业。Y同学做运营,空中小飞人,常年各地出差,目标成为有钱人。我做办公室管理,不像她们两个目标那般明确,只想留在北京,做一个升职加薪的普通人。
W同学交了一个自己创业的男朋友,后来两人离开北京去了一个海滨城市结婚定居,并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至于Y同学,那个曾经事业心最重的女子,嫁到了南方一个小城市相夫教子。
有时候想跟她们聊聊天,犹豫下还是作罢,因为她们做着我不懂的行业,一不小心,已经走的太高太远,我在这边远远的望着只能心理默默祝福。
05
周末要见面的H妹子是我来北京后交的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共同供职于两家公司,是同事,也是朋友,有太多共同的话题,也有太多的秘密,很庆幸工作中还能结交到这种志同道合的朋友。
朋友分很多种,有的能交心,有的能鞭策,有的能帮着做事,有的只能一起胡吃海塞。每个人都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说不上谁最好,只是人生每个阶段结交的朋友都最像那时候的自己。越往后走朋友越少,留下的越来越重要。能恰好陪我们走一生的只有自己吧,我们唯有关注自己的成长方能长久。
感恩老朋友,谢谢你曾陪我走过那段彼此依靠的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