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依靠谁
这个话题好像是老生常谈了,但看看媒体新解就觉得十分茫然,街头采访不同情况家境的老人,意见五花八门,然没有一个被多数人赞成的统一答案,这也难怪,本来这个问题就是个难题,无解正常吧。
昨晚有一个朋友就这个话题跟我聊了有两个小时,最后只能以一声叹息结束,我根据聊天过程中她的情绪基本可以判定:这一晚上是睡不好觉了,因为聊了那么久她好像还有很多话要说似的,是我觉得时间不早了,再说下去怕她失眠,就主动提出“早点睡觉”建议就此结束。
要说这位朋友算作人生不幸者,50岁时老公患病离她而去,而且从病到去世只有一个星期,老公常年在外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一天忽然敲门回家,说胃疼不舒服,回来休息几天,当时她看到老公脸色极差,精神也不好,第二天就赶紧去医院检查,结论竟然是胃癌晚期,住院一个星期就去世了,这个毫无征兆的打击来得太快,令50+的她茶饭不思地在家躺了一个月后不得不支撑着弱体去单位上班,这阵的她感到特别无助,也不能把满腔悲痛倒给还在上大学的独生女儿,唯有默默承受成了她最后的选择。
更为不幸的是这些年来伤痛还未完全疗愈,却在2021年又有更大的厄运来袭,她的独生女儿因为突然发烧头痛去医院检查,浑身症状只是尾骨处长了个包,并未特别疼痒,当地医院竟然说由炎症引起的,各种拍片化验,折腾了10天没有确切结果,只能每天吊瓶消炎缓解头痛,她自己坚持不住了,要求转院,高价雇救护车拉到BJ,挂了专家号,人家看了片子当即确定为脑部感染,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就是因为尾骨处长了个包,居然引起脑部感染,而且已经失去救治的最佳时机,一周后又雇救护车返回,悲痛欲绝的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月后女儿也撒手人寰,留下她孤零零地面对冰冷的世界。我去看她时感觉特别凄凉,那场景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万般悲痛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我想作为朋友亲戚面对这样的情况也都束手无策。
昨天聊天的话题还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叠加的悲痛中,而是面对即将古稀后的生活该怎么安排。她是我上成人大专班时的同学,我了解她,但现实是我怎么也没办法把曾经那个家庭圆满,老公疼爱,父母宠溺的幸福女人的定格印象与现在这个八方无亲的孤独老人联系在一起。
说实话她并不缺钱,因为她从政府部门退休每月有接近8000元的养老金,在市内有两套属于自己的私人住宅,但不缺钱不等于内心丰盈幸福,这种孤独无助的悲哀唯有自己深有体会,再具体点说:“首先是我去哪里养老,我的房子、存款、首饰要留给谁,我的遗书怎么写写给谁,总不能不管不顾任其散落吧。”她说自己是有两个侄子,平时都很少看望她一眼,她还担心即使我拿自己的钱雇人来照顾,摊上不良护工连个可以替我找人家理论的人都没有……说到这里尤其感到凄凉悲惨的要数世界把结果甩给你,哪管你能不能接受,我除了跟着难过也没有更好的建议给她,只能用一些毫无用处的话安慰她,同时我想尽快结束通话,留给她安静的时间自我消化平复情绪。
放下电话我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养老无论谁都是个必答题,可能多数人还会有其他幻想,因为上帝没有把所有可能的门路堵死,而她却看不到人生尽头的一丝光亮。
曾经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位身边无亲人又垂垂老矣的孤独老人(男)住院治病缴费自己办理不了,拿着养老卡求护士帮他交费,护士不敢答应,可能怕到时候招来说不清楚的事情吧,总之到了失能的老年,所有年轻时不算事的都是事,难呐,我想祈福我们的社会养老制度越来越健全,对老人的精神疏导越来越尽情入心,让像我朋友这样情况特殊的无忧无虑地走到生命尽头,平静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