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原创|发愤的草莓
经常接到一些学员朋友的倾诉,清一色说的是,成天带娃,几乎没有个人时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每每睡得正是酣畅,娃一声叫,你撑着眼皮坐起来;
每每要坐下来歇息,娃一声妈,你马上陪着玩游戏;
每每宝宝身体不适,娃一声哭,你忙里忙外没得睡。
带娃疲惫不堪、情绪低落之时,你可曾想过——
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01
5年前结婚,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打算要宝宝。
那时候还没想明白上面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不想像咸鱼一样、企盼对生活有所思考和琢磨的人,我希望找到意义感。以前不敢讲,怕被笑话,说“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有什么值得思考,就像人吃饭睡觉一样,还用去想做不做吗?”
这些年,见过许多女性长辈,她们的一生跟孩子紧紧捆绑。孩子去哪,她们只能跟到哪,孩子做什么,她们只能帮着做什么,仿佛只为孩子而生。
妈妈有个朋友,育有一男一女。儿子在10多年前去了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儿媳妇生二胎,将近70岁的她坐了10多个小时的飞机,奔赴大洋彼岸帮忙照看。
这位阿姨说,在那边像个聋子和瞎子,听也听不懂,看也看不明白,很容易就迷路,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还好有手机可以联络一下国内的密友。而她的老伴呢,前往在广州照顾女儿。阿姨和伯伯两夫妻在年迈之时,被迫一人一地,也是很尴尬。
他们也是无奈。曾经的年代,少谈什么个人理想,少有什么私心杂念,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生命,让每个人都有广阔翱翔的可能,像信天翁跟在大帆船后头那样乘势破浪。没有太多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生养孩子变成让一种生活有点追求、kill time的方式,而且母亲们往往把孩子视为一切,没有发展自己的其它“骨灰级”爱好。
没有鄙夷这种状态,只是,人生短短几十秋,若生来只为别人,世界都来不及看多一点,是不是有点可惜,有点遗憾?
假设一生只为了孩子,那么我们差不多20几岁就掉入这样的生活,等到我们的孩子活到20几岁,也开始全心投入地为了他的孩子,如此一代一代不停循环。
在动物世界,这样理所当然。要传宗接代呀,让物种正常地延续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绵绵不断、永恒生活。一个个体有限,一个群体才能无限。
然而,动物世界要的是生存,而人类世界要的是生活。生存的一切都为了延续群体的基因,而生活更考究个体的生命品质与体验。能不能也为自己活一把?这绝不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才有的权利。
02
前不久,老公的同学,一位硕士高才生男子,因为找了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对象,父母生气了,把户口本藏起来,差点闹上法院,情节比电视剧还要波澜起伏。
原来,这么多年,他的爸妈省吃俭用,为了他安排一份好工作,买一套大房子下了儿子的名字,还给儿子介绍了好几个相亲对象,几乎把所有的都给了他。
结果,儿子没看中任何相亲对象,却带回一个在父母眼中没有体面工作的女生,还“买一送一”——孙子也快出世。二老一时半会承受不了,他的母亲还晕了过去,差点找120。
这一年,他们的儿子35岁。
如果父母的目光所及之处,全部只有孩子,没有其它,等到孩子长大之后,独立之时,你会感到突然少了什么。更有甚者,像上面这对爸妈那样绑架孩子的价值观,要求他做得跟自己想的一样,当他30岁40岁时,你还希望帮他打点一切,规划好未来的路程。
“我把全部都献给了你,把青春献给了你,把时间献给你,儿子,你怎么就不能像我所想的那样去做办!”
这一刻,周围都弥漫着硝烟的气味。
他的父母没有忘,曾经年轻的自己,全部焦点都在儿子身上。对头这份爱情结晶,天造的艺术珍品,那圆圆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嘟嘟的小嘴,百看不厌。初为人父人母,这份喜悦洒满整个屋子,连空气也叫甜。
他的父母没有忘,曾经年轻的自己,还记得儿子那般活泼可爱,乖巧听话,像是坠落人间的天使,忍不住亲一口小脸蛋。
他们的父母没有忘,那时候,他们曾经觉得生孩子真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孩子让家里常常响起银铃般的笑声。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儿子的自我意识会变得强烈,甚至顶撞,争吵,做一些伤父母心的事情,等到他们再大一点,走向大学,到了异地,心心念着孩子,他未必能感应得到。一直全心全意为孩子聚焦着,往往在某一刻极度失落,像望不穿的隧道那样深远,而心碎了满地。
说到这里,想起10几年前第一次坐上大巴,准备前往外地上大学时,我像一只要飞出笼子的小鸟,而当我透过玻璃看见路旁挥手的妈妈,只见她眼眶都湿润了,那时候我读不懂这些眼泪。
但现在明白了。那一刻,母亲心里笃定空荡荡——多年的生活寄托要跑远,闲下来不知道要该忙点什么。
03
昨天吃完午饭,趁着午间的时段开卷有益,刚好被平日里很少路过的同事看到。老大姐说,你怎么这么认真啊?当妈了还在学习。我一笑而过,知道大姐这句话没有恶意,是夸奖。
别人说“当妈了,你还在怎么怎么滴,当妈了,你还在怎么怎么滴”,仿佛“当妈了”是可以抵住很多工作的一把尚方宝剑、一块免责金牌。
同样“当妈了”的LarissaWaters可不这么认为,6月22日在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作为是澳大利亚堪培拉绿党的参议员,她一边为女儿母乳喂养。作为妈妈,没把女儿当作负担,而是借此机会彰显母性本色,努力成为兼顾两种角色的榜样。
作为妈妈,我同样不想把孩子们当作负担,也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我不愿把全部焦点都对准他们,用思想和行动去绑住他们。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只有坚持阅读,坚持学习,才能让我永远保持思想的更新,意志的独立。
在育儿上,该放手时放手,将盈余的时间转移到学习上。在不需要包办之处,妈妈学懒一点,孩子才会更勤快、才会早当家。我不希望绑住他们的思想和自由,因为强迫他们言听计从而产生对峙,甚至等他们娶了媳妇后还想争夺回一份爱。
两个孩子都是男宝宝,意味着我难以像妈妈和女儿那样亲密无间。要他们未来常常陪妈妈逛街、旅游、聊天,这大抵是不现实的。只有儿子的母亲,在孩子成年之后往往更加孤单,或者说更需要学会独立。
待到他们弱冠之年、羽翼丰满、振翅远飞之时,我没有过于强烈的心灵空缺感,那一定是这些年的读书与求知,在内心深处耕耘了一片精神家园。
在精神家园当中,绿树成荫,百草丰茂,落英缤纷,一眼看过去都是绿油油的生机勃勃,像心灵摇篮那样给予源源不断地呵护和动力。
当孩子长大,他们不再需要我陪伴之时,我还可以在这片家园编织梦想,悠哉游哉,四处闲逛;困了累了,小睡一场,醒来依然孜孜不倦,继续追逐梦想。
不单单是孩子成年之后,哪怕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只要这片精神家园常在,日子的每一个细缝还熠熠生辉、充实美满!
正是,有娃之后,保持独立;娃大之后,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