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散文想法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2人  茱萸别秋子

继续上一次和导师的讨论,纠结于道德困境……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我:昨天我拿这个问题去问我男朋友,他说我是在刻意刁难他我觉得他应该是想要先救他母亲,只是没好意思和我明讲。我问他这么做的缘由,他说是凭借得本能,事实上我极大地同情他这个表态,但我觉得他彻底低估了那个缘由。


答:那是良能,一点点都不可以被归为本能。

如果按照本能行事,我仍然会说,他一点儿都未见得比那个根据自由原则而决意先救妻子的人更其高明。

因为凭借着自由意志的一切作为总是可以料想的、确定的,而对凭借本能的行为,我无可指望。

我不知道这次救母亲的人下次会做什么,凭本能去做事情,就好比让落水的母亲与妻子两个人掷骰子决定我先去救她们中间的哪一个一样,是寄托于偶然性之举。

你的男朋友没有理解这里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立法”的问题。

我们这一次的做法,是为我们将来的作为,以及一切他人将来的全部作为确立典范。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我: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这个母亲是一个垂危之人,这一个妻子家里有未成年的孩子要养育,这之类的问题?


答:完全不能考虑这些。

一旦考虑这些,请问,考虑到什么时间截止?停不下来!

因为经验因素是不可穷尽的。

有人勉强要把经验因素的列举停顿在什么地方,那么我问,如何才能保证之所以停在这个地方,不是出于一种先行的恶意呢?

比如,一个人实际上在私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救谁不救谁,接下来的经验因素的开列,只不过是他要为自己找到貌似最合理的借口而已,因此,难以避免经验因素被人恶意地举证。

考虑经验因素,与出于本能地作为一样,都没有理解这里是要探寻根本的方向性,都依然带着浊滞的迷失感,而且还使得这个问题似乎进入到一种永无解决的可能的地步了。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我:确实如此,似乎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似乎想要刻意绕开这个难题尖锐的矛盾点?就比如最后我男朋友问我可不可以两个一起救?


答: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

讲师先救妻子,他以为那样才是对的;

你男朋友说先救母亲,他以为这样才是对的。

而这个问题对我们形成的困扰其实是:在两种可能的方案中,你选择谁都不可能是对的。

先救妻子,那就是说,后救母亲是对的了?

先救母亲,那就是说,后救妻子是对的了?

实则是,先救谁都是对的,后救谁都是错的,这才形成最为难的局面。

如果我们不只是人,我们就可以说:都要救,要同时救,要都救成功。

但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人,我们应该去做所有对的事情,但我们来到这样一件事情面前,我想找个对的方案,竟然没有,我也可能找到一种让我相信自己是做对了的理由,但是我照着这种我以为是对的的方案去做,就一定会得错的结果,我又不能不做,那么我怎么办?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我:这么一说,我想起了一个和这个问题十分相似的伦理难题——电车难题。只不过相比电车难题,这个困境的艰难程度反而被冲淡了几分。


答:确实,母亲和妻子,都是我们的至亲之人,都是一定不能不救的人。

而电车难题,面对的是素昧平生的人,在两条铁轨上,先救谁呢?

我们可以说先救多数人,但是,少数人被牺牲,这是对的吗?

先救多数的陌生人,这是合乎常理人情的;

但是,为此去牺牲少数人,却就是不道德的。

这样再来看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的问题,这同样是一个道德意义如何在这里呈现的问题。

先救母亲、先救妻子,都可能是合乎常理人情,或迫于情势之不得不然的;

但是任何以为这两种做法中一种对、另一种错的,都可能有犯于道德。

继续聊聊中国版“电车难题”: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

我:哎呀,好纠结啊,为什么哲学一定要去讨论这种进退两难的问题呢?或者说,这个问题既然如此使人为难,可不可以因为它发生的概率之低,不需要来应对它?

答:这个问题其实总是以日常、和缓的方式发生着,你可以不在如此极端的一种态势中应对它,你却没有可能不遭遇它、不应对它,它揭示的就是人的选择困境的问题。

人们常常以为,抉择就是在一是一非、一是众非之中进行,或者,即便我们无以预先判明是非,抉择总可以带来是非的明白化。

以这个事例看,抱这种想法或期望,未免还是过于乐观了。

真正的选择困境在于,抉择不是解决了一部分或全部的问题,而是引出了一层一层更其深重的问题;或者,人必须在众非之中进行抉择,无论如何选择,都意味着导向某种错误,但是回避选择只能是更加糟糕的选择,这时间该怎么办?

意识到此种困境随时就是人的现实情境,则知道这个问题无以回避。然而我却又以为,对这种问题虽然一定要正视,但它却不是最当先的问题,除非你说这不但是我们经常可能置身的情境,而且更是人的全部情境的根本写照;如果它不是最当先的问题,屡屡拿它来考校人,就徒成扰乱。

学问有次第,思考有理路,心力有积渐。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毫无素养的人到头来慌慌忙忙、碰巧做对了;

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件一件日常、普通事物的处置应对都到恰好处,渐渐守之固、培之厚、养之熟的人,不幸而临一大事变,则发其所既有以应付裕如。这样的应事,或有人所难期、人所难望者,然必也不过是行所当然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