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第七次分享——直播答疑

2020-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Wendy_33a1

亲爱的爱学习,爱成长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当下好,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回答来自三个家长朋友的困惑,其实有两位家长是私下问我的,但我觉得他们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便与两位家长商讨,达成一致后,决定在群里分享。

一,发脾气后后悔

今天答疑的第一个问题是:——总是忍不住想批评,唠叨孩子,过后又非常后悔,该怎么办?

我记得前不久也有家长朋友在群里提过类似这样的困惑,觉得在生活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因为孩子犯的一些小错误,比如,孩子作业没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等,而对孩子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开始自责,内疚,后悔,觉得不该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对孩子发火,等自己平静下来后,仔细想想其实也没多大点事情,而自己应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就这样经常忍不住让自己陷入内疚,后悔的情绪模式中。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有这种因为一点事而发脾气的模式呢!而且很多时候想让自己做到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却又做不到?

我猜很多家长都想要改变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模式,我有个朋友,平时工作很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在张罗,有一次在家里,女儿上网课累了,用手机听会音乐,被她发现后,朝女儿大发脾气,读高中的女儿因为这件事离家出走了几个小时。

朋友找不见女儿,急的大哭,打电话寻求我的帮助,说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了,就是看见女儿听歌时,心里有一团火想要冒出来,后来她告诉我,其实,她刚发完火后,就后悔了,觉得不该这样小题大作。

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朋友说其实是因为她那些天心理压力很大,工作方面的事情很多,身心都很疲惫,也没时间休息,回到家还要照顾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觉得好辛苦,而且又看到女儿没有做到自己期待的样子,所以才会忍不住发脾气。

与大家分享这位朋友的故事,其实是想表达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孩子形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比如学习优异,有好的习惯,省心……如果孩子没有成为我们想象的样子,我们就会对他失望,然后忍不住发脾气……

让人开心的是我这位朋友还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包括提出困惑的这几位家长,对自己的情绪开始有了觉察,只是目前经常陷入在想要不发火,有时却做不到的痛苦里。

在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的能量层级图中发现,内疚,羞愧,后悔处在最低的能量状态,如果长期有这种情绪,会让我们很没有力量感,而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强大力量的支持。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

1.来自潜意识的习惯模式

我们平时能够觉察到的大脑里出现的一些想法,念头,情绪,比如我们平时的生气,愤怒,后悔等这些感觉,都属于能够被感知到的,而这些只占整个意识层面的5%—10%左右,还有更多被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东西,大概比率占到90%-95%,这些是我们平时无法意识到,感觉到的,却掌控着我们日常的情绪或行为模式。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时,就会被它牵着鼻子走,这也就是很多人明明不想发脾气,明明想要心平气和,可是遇到一些事情,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原因,因为潜意识的力量很大,我们控制不了。

有人说,当我们越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才越能不会被它所控制。

既然潜意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如此重要,现在就让我再来打一个比方,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就像我们能够用肉眼看到的一个房子,里面的家具,床等就像我们头脑中发现的念头,想法,是能够被我们平时看见与觉察到的,

而我们的潜意识就像房子下面的地下室一样,平时不容易被我们发现,但却占我们意识层面的90%以上。

就像这位家长觉察到的一样,她对孩子发脾气,事实上,是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触发了她潜意识中,也就是她地下室里的其中一个按钮,所以才会引发情绪。

事实是,她不想这样,但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就会不自觉的被它所控制。

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在掌控着我们,到底我们的地下室里都藏着什么东西呢!我们该怎么样来了解我们的潜意识!才能不被它所控制呢!

通常我们脑海中无意识中出现的一些画面,图像,甚至是声音等,包括在梦中出现的一些场景,都属于我们潜意识中的内容。

我们从成为母亲的受精卵开始,身体细胞就已经开始有了记忆,从出生到六岁之前,我们与身边人的相处模式,父母或养育者的信念系统,情绪模式便成为了我们潜意识的重要一部分。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是我们小时候与父母兄弟姐妹等一起生活的家庭。

我们在原生家庭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一举一动,想法,念头,对待我们的方式都成为我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

我们长大后,一些想法,念头,模式会受父母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键期的养育,就会产生焦虑,愧疚等负面情绪。比如,小孩子在4-5岁时,喜欢幻想,创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就会觉得孩子烦,会不断地限制他,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假如孩子经常被要求,被束缚,就会怕犯错,感到无助和内疚,成年后就会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和感受,害怕说出真实的话,容易委屈压抑自己。

就像我们做家长的,如果四五岁时,我们的父母不了解我们四五岁时的心理特点,对我们束缚太多,成年后,我们就容易在家庭关系或工作中,委屈压抑自己,当我们压抑自己太久后,就像里面被充满了太多气的气球,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会导致气球的爆炸。

而孩子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安全的人,因为不管我们怎么发火,在孩子有力量之前,都不会离开我们,但因为我们父母与孩子有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发脾气后,又会陷入深深地后悔中。

从这一部分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发脾气的模式背后是有一种我们平时很难觉察到的潜意识中的一种惯性模式在起作用,而这种模式可能跟我们4-5岁时,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方式有关系。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懂些心理学,在孩子成年之前的每个关键期,都能够了解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就会少一些出现成年后的这些后悔,内疚等情绪模式。

现在我来解释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后,后悔的第二个原因是来自想成为完美父母的执着。

很多父母都如此爱孩子,恨不得想要把自己所有能给孩子的一切都给孩子,让孩子少受一些自己曾经受的苦,少走一些自己曾经走的弯路,甚至不想看到孩子受到任何一丁点的委屈或伤害,有时候却常常忘记了爱自己。

事实上,从我们给孩子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为了孩子的本质父母,就已经给了孩子最大的恩情。我们现在能给孩子的,都是我们所能给的最适合他们的最好的爱。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包括对他发脾气等。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就是给他们最大的恩德,我们没办法给孩子的,由他们自己去创造,所以不必要因为对孩子发脾气愧疚,意识到自己的脾气上来了,带着觉察跟自己在一起,下次不对孩子发火就好。

我们看到有一些孩子是在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下教育出来的,不也是一样的成才。

只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思想,行为变得越来越进步,文明,过去孩子多,一家兄弟姐妹七八个,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父母能把我们养活下来就很难能可贵了,哪里还会嫌弃父母是否会打骂我们。

可是现在,孩子少,物质生活丰富,开始更多关注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我们已经不需要用过去那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对我们很多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会慢慢发现,用过去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那一套教育理念,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不管用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学习做父母,都在试图超越我们父母以前没有给到我们的关爱或更多物质层面的支持。

我们都如此尽力,用心的去给孩子更多的爱了,所以请放下你的愧疚。

我常听到一些学困生的家长告诉我,我没文化,认字不多,没办法辅导孩子……好像认为孩子学习不好,都是自己的过错一样。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会被这些念头削弱自己的力量,没办法支持到自己的孩子,生活中有很多文化不高的家长,把孩子培养成才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任何时候,都记得自己是孩子这一生最好的父母,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所能,给了他们最好的物质条件与照顾,我们给不了他们的,由他们自己以后去创造。

这样我们才不会经常让自己陷入后悔自责中,这也是家庭系统的序位所决定的,关于具体家庭系统的问题,有机会我再做分享。总之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有力量支持到他们的父母,自责后悔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就要试着放下这些情绪。

三,现在让我来分享一下,生活中我们具体该如何做,才能放下后悔,内疚这些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觉察这些情绪,就像提出困惑的几位家长还有我那位朋友,就已经有了这份觉察能力,但需要提升的是觉察的速度,只要发现生活中经常上来的一些负面情绪,如生气,愤怒,羞愧,内疚时,就试着先让自己先停下来,做几个深呼吸,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另外一个房间,先让自己待一会儿。

就是努力不让自己突然上来的情绪伤害到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太难了,根本做不到啊,是的,刚开始一定很难,但只要多加练习就会有作用。

这些年我写了近一百万字的成长日记,就是每次当自己有一些负面情绪上来时,我就会把自己的觉察,突破的过程写下来,自己是如何没有被过去的旧膜式带走,也就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控制住的。

现在我已经越来越不被自己的潜意识所控制,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可以让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

这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在专业力量的帮助下,会让自己提高觉知的速度。

当然以后我也会开一些线下沙龙课,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样我会在现场具体教给大家一些好用的方法,在家里做练习。

2.其次,我们要转变看待这些情绪的观念

当一些生气,愤怒等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控制这些情绪模式的产生,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这些情绪。

过去我们总以为发脾气,表达愤怒就是不好的,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发脾气可以让孩子能够明确规则与界限,让他们能很快长记性,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家长之所以会因为自己发脾气后就后悔,是因为总认为发脾气就是不好的,不对的,好像只有自己一点都不对孩子发火,他才不会这样,好像认为孩子的一些问题都是自己导致的。

或者是过去因为父母对自己发火,让自己产生过心灵创伤,觉得自己以后绝不要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所以才会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不能原谅自己。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们都在天上观望着谁最适合做他们的父母,然后再选择最适合做自己父母的人,所以每个孩子与他们的父母都是有一种上天早就安排好的缘分。

我们做父母的在给孩子的生命里,就已经包含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去的所有资源,爱与力量。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要体验的人生功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到他们完美的世界,他们才有动力去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什么都给孩子了,那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动力去学习与创造呢!

我们父母能做到的,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觉察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太好的,比如对孩子发脾气,看见,放下自责,下次不再做类似的事情就好。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在学习如何做父母的路上,让孩子能感觉到我们的变化,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榜样示范与爱!

从今天的答疑中,我们了解到平时所产生的一些情绪是跟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来自父母的信念有关,很多是我们在自己的潜意识中隐藏着的,当因为孩子的行为,引发了这些情绪时,允许这些情绪流动,相信我们自己给了孩子生命,就是给了他最大的恩情,就是最好的父母。

二,手机上瘾与厌学

好的,今天第一个家长的问题先答疑到这里,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位家长提出的问题——关于孩子手机上瘾,厌学的问题。

从这位家长描述的孩子情况来看,有一个细节就是孩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一些自己认为的不良习惯已经形成。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包括我现在的班级里,也常常听到家长有类似这样的烦恼,因为小时候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照顾,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发现孩子开始出现学习跟不上,厌学,手机上瘾,还有其他不良行为时,才开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重视。

这时候,才开始想起要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来补救,但却发现孩子好像不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管也管不了,说也不听,有的孩子开始用离家出走来反抗父母。

网络上有一个孩子的话代表了这些孩子的心声,那就是:

小时候我需要你们管的时候,你们不在,现在我不需要你们管的时候,你们却要来管我!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以为,孩子生下来,包括小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好,当然我们做家长的很多也都是迫于无奈,因为工作与生活,没有办法,才把孩子交给长辈照顾。

可是,这些从小被老人带大的孩子,就会错过很多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尤其是孩子0-6周岁更为关键,有人曾说过,三岁看小,七岁看大,意思是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

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因为从小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就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那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系列问题后,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些出现厌学问题的青少年,对家长来说,是一个修复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过去那么多年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的遗憾,常常让一些家长想去做一些弥补,很容易从物质上去满足孩子,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在精神方面能与他们沟通,能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痛苦。

有人说青春期是暴风骤雨期,因为身体的剧烈变化,情绪波动大,这就要求家长们能够接住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情绪一上来,自己比他火还大。

还有像这位家长提到的孩子手机上瘾与厌学其实跟小时候没有培养的生活习惯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一个学习好的孩子,生活习惯也不会差哪去。

关于手机上瘾的问题,是让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很多作业要在手机上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提出疑问,不让孩子玩手机,老师们还在手机上布置作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很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信息时代,手机,网络,电脑等已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根本无法抵挡对手机的好奇与诱惑,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杜绝孩子禁止使用手机,家长觉得效果如何呢!

在手机上有很多好的学习资源与信息,比如一些英语听力,趣配音,英语歌曲,电影等,用手机听就特别快捷,方便。

我们家长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用手机,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用手机,现在的孩子聊的是,在手机上获得了哪些好玩的段子,而你的孩子却因为被完全拒绝碰手机,时间长了,会没办法与同龄人沟通。

比如有的孩子会说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果您的孩子听不懂其他孩子的话,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会怎么样呢!

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与同龄人建立圈子,要在同龄人当中获得归属感。

我们做家长的,可以跟孩子沟通每天用多长时间手机,定好规则,当然关于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的问题,需要专门抽一个时间来谈。

今天这位家长提出的孩子玩手机,显然是已经达到了过度用手机的状态,我觉得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手机上瘾与厌学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孩子有些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的那些无条件的被满足,被接纳,被尊重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针对这个事实,现阶段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习跟孩子进行沟通,就是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能把心里话愿意告诉您!这对一些父母来说,做到这一点可能不太容易。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先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建立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当然,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此外,孩子学习基础薄弱,产生厌学,一味的补课可能解决不了当下这个孩子的问题,因为很多孩子学习不好,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足等。而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回复的第三位家长的问题,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动力不足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背后其实缺的就是一种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看那些考入名校的学霸或身边一些优秀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有多高,而是他们对学习,对未来的目标充满着强大的信念。

就是对学习有一股拼劲,这种拼劲的背后都有一种一定要上大学的信念系统。

我发现有一些厌学,或基础不太好的孩子,对学习很迷茫。像我身边现在有一个孩子,他一直认为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什么用,不好好学习,当网红,开直播,照样可以挣钱。所以,他现在在学校的状态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完全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类似这样的孩子,就需要从他的信念方面去突破,而这需要心理学专业力量的支持,家长与孩子的愿意与配合。

就像第二位家长提到的孩子厌学与手机上瘾,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有缺失的,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不明白学习意味着什么,这是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我们很多做家长的,通常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哪科没学好,就补哪一科,结果是很多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内在对学习缺乏坚定信念的孩子,即使家长花钱给孩子补课,也没多大效果。

也许很多家长会不理解,我也经常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怎么怎么样……

可是这些口头上的说教没办法进到孩子的心里,只有孩子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才能对他们起作用。

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与改变孩子的信念。

1.家长先学习,在精神层面引领孩子,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因为学习,发生的变化,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顺畅沟通。

我上次分享的时候,讲过一些身边因为父母踏上学习成长的道路,孩子短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案例。

现在网上父母学习成长的资源有很多,最好最快的方式,是加入一个父母学习成长的平台或圈子,进行一整套家庭教育新观念的学习,目前我正在准备开一些线下父母课的成长团体沙龙课,大家一起学习,才更能相互支持与陪伴,更容易走下去。

2.让孩子们参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青少年动力营,夏令营现与冬令营,有的家长会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又会多出一笔费用,我的建议是与其让孩子去补课,效果不好,还不如把补课的费用省下来,让孩子多去参加这样的动力营,我遇到很多参加这些营的孩子短短几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名唤醒青少年导师,我以后也会开设一青少年动力营的体验课程,我在暑假开设的两期智慧少年体验营的活动中,通过让孩子更多的参与,体验,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就看到一些孩子从刚开始的紧张,焦虑,到后来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以下是我暑假期间办的两期智慧少年体验课的活动美篇,与大家分享。

当然,市面上,只要大家留心,也有很多这样的动力营课程可以让孩子去参与。因为这样的活动会让孩子走出自己熟悉的圈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灵能量,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当孩子的心灵打开了,才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内在的信念与价值观改变了,学习状态一定也会改变。

好的,今天的答疑就先到这里,感谢大家今晚的聆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