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教育

2019-03-17 教学反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50人  帅_帅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我心中的一个大劫,不仅学生觉得难,我也觉得非常困难。回想我上学的时候,也许是读书少,我觉得我也没有能力准确地概括全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以从上学期刚入学,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让学生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来想做一个专题研究,但实在是第一年精力有限,也觉得缺乏经验,这个想法暂时就搁置了。

偶尔看看其他参考书,到了今天,我们班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面也算是有了小小的心得——串联段意法。可是直到今天,串联段意法也仅仅只是对其中的小部分人有效,直到这节课上完,我才实现了全班同学的参与。

一、串联段意法的由来

还记得在学习现代汉语过程中,我列了这样一长串:字-词-短语-句-段-篇,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也是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一片文章吗。在这个过程中,句子有语法作支撑,段和篇也有对应结构和内含的逻辑做支撑。

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用这些方法作指导,那么同样我们读的时候也可以见招拆招,用写的方法去解读文章。

文章在写的时候要有中心思想,每段虽然在为文章中心服务,但同样每段也有每段的中心思想,当我们把每段的中心思想糅合在一起时,大家的中心指向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串联段意法与导图结合的有益尝试

说实话摘关键词+串联段意法在我们班从上学期开始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没讲之前回答问题的就只有那么几个积极活跃分子,讲之后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就寥寥几人。问题出在哪儿,我至今没有搞明白,但是周五的课,让这个情况在表象上的到了解决。

周五我执教了第8课《在金牌面前》,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我先让同学们概括完每段的主要内容,依旧举手的就那么几个。我在发现同学们没有举手后接连叫了好几次,但是三次叫起来的都是平时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后来我叫几位同学读每段的内容,读完之后自己概括,不合理的地方再大家一起概括。

这个过程结束后,我让同学们在已经概括完每段段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之后我又一次叫同学举手回答问题,但依旧没几个人举手。我随机叫了两三个,得到的结果却依旧不理想。

我只好再带着大家从文章的人物入手,接着文章的人物,一点一点把每段的核心词放在上面,然后把所有的段串联在一起,这个过程加上方法的讲解,直到最后的每个人都张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张图最初只有两个主要人物,从两个主要任务入手,带着同学们一点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生在欧文斯身上的,从最有可能得到金牌,再到预赛失败面临出局,再到卢茨朗格教方法,最终标答感激和赞美之情。

等理得稍微清晰一些,再让同学们把这张图对照文章的主要内容填充,直到最后形成这张图,我又带着同学们复述了两遍文章的主要内容。此时依旧有同学不动嘴,接着我不说话,又让每个孩子自己说,最终每个孩子都动嘴说了主要内容。

现在想来,其实同学们并不是真正掌握了方法,而是不断的重复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完之后,我反而不知道这节课的价值所在。本来学生都张嘴概括在我印象里是一件值得我骄傲的事情,我觉得我在这部分又有了心的尝试,但是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

不管是串联段意还是用这种图的方式,同学们都是只听我说了方法,这些是我带着他们完成的,如果放他们独立完成的话,完成率会是多少呢?

而我这样教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现在的我开始迷茫,这样的尝试,这样用大量时间去概括主要内容,真的有意义吗?我的教能代替学生的学吗?我这样教出来学生是真的会了吗?我该如何尝试呢?

三、后续思考

            输入       输出

语言       听          说

文字       读          写

这张表让我意识到,我的那段(字-词-短语-句-段-篇)不仅仅是我这个语文不好却爱写作的人应该践行的有益尝试,这同样也是我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渐进的原则。从写好、说话一句话,到说好、写好完整的一段话,再到写好一篇文,甚至是自信大胆地开始你的演讲,这些都是渐进的过程。

而我这个老师,也不过是比他们早走几年的学姐罢了,我尚未学成什么,自然教的没有底气,甚至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我边教边学。我很惭愧,也很焦急,但我知道,急不得。我只能安慰自己,如果将来真的有一天学有所成回顾我刚为人师的生涯,我希望我能用“我尽力了”来回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