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食者的两难-“吃”的意义

2018-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虎鲸爸爸
123.jpg

“吃”-这个伴随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在贯穿人类文明和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也悄悄的发生着我们难以察觉的变革。

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这个行为,似乎让我们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在乎和思考的。直到看到迈克尔.波伦的这本关于饮食的系列书籍《杂食者的两难》,才开始了解、思考并意识到,人类获取食物的行为,和过去的我们相比,已经如此的大相径庭。

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学会区分食物,例如区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帮助我们积累了无数前人的食物经验和智慧。然而全人类目前面临的饮食失调问题,可以视为杂食者的两难从遥远的古代重返现代来教训人类。超市中玲琅满目的食品,把我们丢回到当年扑朔迷离的食物场景。我们再度担心那些看似可口的食物对我们是否有致命的威胁。

试着问问自己,你有没有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甚至它正在困扰你。

相信我,它困扰的不仅仅是你,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人类吃什么,怎么吃,强烈决定了人类利用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改变世界的幅度。

为了说明目前的现状,可能列举一个事实会更加帮助你看清产业食品链的真相。

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或多或少决定了人类是怎样的生物。人类杂食的特性,塑造出我们的灵魂与肉体。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实验精神,也大多拜杂食动物的特性所赐。许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狩猎与烹煮食物,也是为了破坏其他生物的防御措施而演化出来。总之,我们人类的总总能力,都是在探索“吃”的过程中进化而来。而我们的文化,也是在“吃”的过程中,对伦理,规则和仪式的需要而演变而来。

然而,人类和自然界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我们有办法大幅改变自己所仰赖的食物链。这就是我们进入近代工业以来,人类的食物链也演化为工业食物链。我们不在依赖传统的有机食物链,而是产业化食物链越来越占据主导。工业技术让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复杂的食物链,这些产品从人工肥料,到即食食品。这种巨变对于人类与自然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仍有待厘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