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都要有15岁时候的勇敢
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看得很紧张,特别是看到第二十五章却已经是深夜一点,我不得不去睡觉的时候。
那些悬念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崔斯坦和迪伦后来怎样了?他们躲过了那些难缠的魔鬼了吗?后来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迪伦对崔斯坦究竟是什么情愫?那么崔斯坦呢?他会喜欢迪伦吗?
不得已,带着悬念进入梦中,才发现原来心心念念的东西真的会在梦中继续存在的。我好像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崔斯坦和迪伦,混混沌沌的梦境中,他们好像穿越了荒原,走到了阳光之下,然后看见了从地平面飞快升起的朝阳,朝阳那么明亮,那么鲜红……
早上被同伴七点的闹铃吵醒,依旧很生气。八点半上班,为什么要调七点的闹铃?真是想不明白起个床都要提前几十分钟预热的人究竟是什么心理。
因为心心念念崔斯坦和迪伦的结局,我第一时间把手机翻出来,快速翻屏幕。顾不得再想同伴的闹钟为什么那么早把我吵醒的问题。果然,人有事干,会避免很多胡思乱想和烦恼。
他们要划小船横渡那个黑乎乎的湖了……
他们在船上吵架了,跌入了全是怪物的黑湖中,迪伦差点魂飞魄散了……
他们相处的最后一夜……
崔斯坦终于说我也爱你了……
迪伦快到目的了了,崔斯坦说和她一起走……
越过了荒原之门,崔斯坦却不见了……
迪伦决定回去找他……
迪伦找到了他……
他们又遇到了那些恶魔……崔斯坦被恶魔伤了……
…………
终于,翻过了荒原,走到了迪伦火车出事的隧道,她要和他回到人类世界去了。
可是,可以吗?崔斯坦属于三界以外,现在他又受伤了。万一,到时候,回去的只有迪伦呢?怎么办?迪伦怎么办?留在那个空间的崔斯坦又怎么办?
克莱儿·麦克福尔终究还是善良的。她圆了迪伦和崔斯坦的一个梦。可以说,她圆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还带着爱的梦想的人一个梦。
是的,她不残忍,没有为了残忍而去安排残忍的结局。
世事已经如此艰辛了,就不要给15岁的迪伦留下一生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了。
“他坐在隧道出口的左侧,手放在膝盖上,注视着她。在这个距离望过去,只能辨认出他是个男孩,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山风吹乱了他浅茶色的头发,拍打着他的脸。”
“嗨。他喃喃地说,伸出一只手轻柔地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他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像刘若英歌中哼的那句“原来你也在这里”般轻松淡定。可背后的惊心动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故事情节玛丽苏?不合逻辑?说这些话的人,大概没有经过青春期,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青春期爱过。
青春期的爱情需要理由的吗?青春期的爱情需要考虑现实的吗?青春期的爱情需要考虑合适的吗?青春期的爱情会没有爱不到走不到一块的吗?
如果有,那就不是。
克莱儿·麦克福尔用迪伦的身份,站在15岁的纯真中向世人宣告:爱应该是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的行动。
15岁的青春里会有什么呢?她只知道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去做,只有做了才有属于自己的结果。行动之前,那些所有的听说只能是听说,再陡峭的悬崖只有自己脚踏实地攀登过才有资格做评论。
成人的世界就是那个世界中的伊莱扎老妇人那样的,因为听说重返荒原的门很难打开,因为听说即使打开了门,也很容易迷路被恶魔抓去,因为听说即使没被魔鬼抓去,也找不到那个摆渡人,因为听说即使找到了摆渡人,回到阳间几乎不可能……然后这些成人就在这些听说中永远不去试试推开那扇门。心里安慰自己说:耐心等待吧,百年以后,我爱的人终会像我一样,穿越荒原,来到这里和我团聚的。
想太多,永远不敢行动。囿于自己的世界,一天又一天,直到生命的尽头。
小说一直到中后篇,我才发现,与其说崔斯坦是迪伦魂魄的摆渡人,倒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的摆渡人。
迪伦的出现,带动了崔斯坦的情绪,唤醒了他体内的情感,打开了他的心扉,让他为了爱勇敢去赌,直至做自己。而不是那个只会听天命的在荒原中摆渡一个又一个的魂魄,却从不知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迪伦为了能和崔斯坦以后度过人生的每个朝朝暮暮,她推开了那扇门,崔斯坦为了和迪伦余生的朝朝暮暮,他违背了他的天命。
不是不知前方困难千千万万,只是因为是你,我才愿意为你搭上我的性命。即使死了,也要去爱,即使是死,也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