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光

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陆游是“蒲痴”,常常到山间捡白石头、接泉水回来养菖蒲,即使在外面喝醉了,很晚才回来,也不忘记要把它们拿到室外通风,所以他的菖蒲往往长得节叶坚瘦。

他常作诗表达对菖蒲的喜爱:“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

在陆游看来,只要小小一菖蒲,便能纵情山野,置身绿意,修身修心。养它,更多是滋养内里一颗自由的心。

谈到蒲痴,不得不提文人苏东坡。

他曾去到蓬莱阁千丈崖壁之上,只为取一枚弹子涡石,然后将菖蒲养于百孔之中。每日暖阳升起,投光于几案之间,绝壁逢生,那苍然的色彩,久观可藏欢喜于心。

不尽如此,苏东坡还曾为菖蒲写道:“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

其意是为了告诫自己,做人,不仅要洁身自爱,失意之时要“忍苦寒”,得意之时要“安淡泊”。

林散之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好”,因为“人生多苦难,癖好是安慰”。

人总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但有一痴,至少可以给人以低潮时暖心的安慰,至少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还能不惊不惧,不愠不怒。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清玩之物“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

当人生顺意时,爱好是生活里的一桩闲事,是闲人闲趣,而一旦人生不如意,那一味痴,便可能是那副使困顿之人从未被打倒的盔甲,是内心深处的寄托,甚至是一种信仰。

知一味,痴一味,以物养性,不为物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