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远离「情绪勒索」的人
之前出国玩,帮多多带了一只新款马鞍包,约饭的时候我带给她,结果她拿到手第一件事儿就是扯了吊牌扔了防尘袋,用自己的帆布包装了起来。
我说你知道吗,你这样特别像刚从专柜里偷了个包。她特无奈,说她男友最近嫌她花钱太大手大脚,跟她吵了好几次。
听到这里我迷茫了。多多姓钱,我们管她叫钱多多。这款包在她的衣帽间里根本不算显眼,而且她花的是自己的钱。
认识多多三年,我俩因为抢买单差点打起来过,但我从来没见过她因为花钱的事这么有负罪感。
能让一个从小生活优渥的人刻意降低生活品质,买个包都变得心虚蹑手蹑脚,这得是多牛逼的爱情?
我觉得有点尴尬,把话题扯开,夸她新做的头发,问她在哪儿做的下次带我一起去。
结果提起头发她又忧愁了起来,头发是过年的时候男朋友陪她做的,也不便宜,结账的时候男朋友站在一边看她刷卡,刚走出店门就开始阴阳怪气地说,你这一个头发做了我一个月工资啊,果然有钱人的生活我们理解不了。
嘲讽一次就算了,男朋友现在看到多多在镜子前弄头发就要嘲讽两句,话说重了她就哭,哭了男友就道歉,说:“让你不要乱花钱,是为你好。”
我一听,好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情绪勒索”了。
image image“为了你好”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但有的人偏偏要强行将别人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夸大别人的行为,放大自己的情绪,还冠冕堂皇找借口,其实就是犯贱。
情绪勒索真的全靠一张嘴,不停以贬低对方来给自己某方面的自卑心理找平衡,给自己的自私增加合理性,不断以“为了你好”之名给你灌输自己的理论。
最常见的是,一个女生被人评论一句穿搭或发型就不安起来,来回质疑自己的审美。再就是多多这种,自己的生活本来舒舒服服的,偏偏在意别人的眼光,被干涉和指责之后立马反思检讨自己,特别容易被别人干扰自己的判断。
「你穿这种衣服不好看,我觉得你穿成seiseisei那样就挺好。」
「这种风格不适合你的呀,你应该去…」
「诶你这样过日子不行的呀,女孩子就应该…」
其实有时候对方的评价和要求,只是为了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她们用“闺蜜”、“基友”的身份在你身边对你进行情绪勒索,你却不知不觉被掌控,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image image之前看《奇葩说》的时候,我记得陈铭提到过老婆因为他乱放鞋子发脾气的事情,当时他的处理方式不是针对这个现象跟老婆吵架,而是立刻想到老婆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以此为发泄点。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的。
工作或学习压力特别大,同事和同学的关系出了点问题,一点一滴小麻烦叠加在一起,最后化成一句最表象的:“你的鞋没放整齐”、“你的衣服到处乱扔”、“你每天就知道看手机”、“你根本不爱我”……
被情绪勒索的那个人真的一脸懵逼啊!一点小事为什么就原地爆炸?一句话就能上升到爱不爱?
然后开始自我怀疑:我真的这么不行?我审美有问题?我不知人间疾苦?我不懂放低身段?我根本不爱这个人?
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简直是洗脑典范。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情绪勒索?或者说,如果避免自己无意中对别人进行情绪勒索?
我想,其实是应该明确界限感。
你想啊,那些过年坐在你家沙发上磕着瓜子剥着橘子滔滔不绝跟你说快点结婚生子的长辈亲戚们,是不是没把自己当外人?
因为界限太模糊,导致他们误以为可以干涉你的人生,因为站在亲戚立场上,导致他们觉得可以指导你怎么过生活。
但是拜托,再亲密的人都应该有界限!何况,我买房买车的时候咋没见你想积极参与呢!
最好的朋友和爱人都不能完全做到感同身受,那些只参与了你人生很小一部分的人凭什么用自己的情绪来勒索你,让你过他们认为对的生活?
image推翻自己已有的认知和建立新的价值观是一个难挨的过程,何况你要接受一套新的。我觉得,即使你对某个人的观点不能同意更多,也应该将自己抽离出来去看待一下。
人活着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不是别人的。
以旁观者的角度原原本本的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别人的立场和出发点,就事论事的分析,才能更客观的看到相对完整的事实。
这样,无疑能避免很多矛盾,也能防止成为那个总是莫名其妙被情绪勒索的人。
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哪怕冷血一点,也要自在一些。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