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书院】RIA便签实战营 - [认知主题营]

《刻意学习》—2/7—2组—晓珊

2021-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珊阅读写作教练

R: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电子版P194-204
3)关于“倒逼”
我理解的“倒逼”,是利用行为模式和逻辑特点驾驭之,并形成一种夹逼之势,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过程。我们认识了一些客观规律,能够掌握并运用它,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于是取得了“倒逼”的效果。我们修好道路,让事情沿着道路往下进展,最终达到目标。道路可以借助规律,实在不行,可以设一个环境,这就是所谓的以借势或者造势来达到倒逼的目的。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我们的需求,利用我们对痛苦的逃避或对快乐的追逐,来倒逼我们的行动。例如我们如果不去做一些事情就会感到太丢脸,没有输出就会很痛苦,这都是不同的倒逼形式。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按照正常逻辑来说,我们认为先要有输入,再有输出。也就是所谓的“输入驱动输出”。
正常的逻辑是,学英语先要懂语法才知道怎么造出一个好的句子。一直以来,别人告诉我们的观点都是,你要先输入得足够多,才能有输出。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听却无用的逻辑。好听是因为理所当然,非常正确;无用是因为我们的“完美主义”往往作祟,于是迟迟没有行动,从而不会产生效用,同时这样的理念让我们在无意当中把门槛抬高了。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为输出做好准备,所以我们会一直陷入“做准备”的泥潭当中。我经常问一个问题,要学好语法才学英语,那你学了这么多年语法,你真的学好了吗?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过了一个基础线,其实就可以开始尝试先输出,再输入,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我认为,只要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开始输出训练了,通过输出,反过来激励我们的输入,这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符合成长进步的规律。不过以往我们可能会忽视“输出倒逼输入”的训练,没有真正在“事上练”,于是非常容易纸上谈兵。
这个是一种“切核心”的思考方式:我们要时刻牢记在任何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目的是什么,是研究语法还是使用这门语言?用于输入更多的信息还是只为了情怀?如果为了使用外语,那么我们着力点要放在怎么去使用上,并且以这个目标倒逼我们的学习;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研究语法,那么我们再怎么学语法,都是不为过的。

I重述原文

“倒逼”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和逻辑来达到目的的行为过程,再直白一点就是利用需求,或者是痛点的逃避或者对快乐的追逐来倒逼自己行动。行动才能成长,而倒逼就先去做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我们需要投入的相应的资源,比如时间、精力和学习相应知识,也就是所谓的输出倒逼输入。

书中学英语的例子非常典型,我是一名校长之前也有英语学科,一年级开始就学习单词、句子、语法等,到了初中还要学一遍依然能有孩子成绩很不理想,更别提可以用英文口语交流。也就是我们准备了那么多年,依然搞不好成绩的根本在搞不清是研究句子语法还是使用这门语言?一直都在筹备考试,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学习源动力。


A1相关经验

在做语文老师之前,我喜欢读书,读了上千本书,读完发个朋友圈写个小结朋友圈嘚瑟。也做思维导图去各个读书会、沙龙啊去分享。我自认为我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完全够格当一名语文老师。但是当我做语文老师后,我发现我要学习系统的教学方法、写教案、实战课练习等等,一开始我依然买书一本一本看,报课一次一次的学习,貌似很努力,结果从来不敢去课堂讲。每次真的要开课我就各自借口推脱,害怕不足,不敢面对。

直到有一天学校语文老师不干了,我蒙圈了,上吧。第一节真的非常糟糕,我都忘了我讲了些什么,反正满脸通红挨到了下课。

但是孩子们跟父母说,刘老师很漂亮,声音很好听,我们要报课。这是对老师的一直赞美还是屈辱呢哈哈……

但是事后我总结,讲话的节奏需要调整,互动需要设计知识点,举例要符合孩子们的成长心理阶段等等。然后我再去相关书籍找需要的部分,不仅记得牢,应用起来非常快。

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更适合成长,更能产生力量改善教学。


A2 目标行动,不看他人日记,自己主动书写。

每天10:30之前,写一篇300-1000字的带图日记,发表到美篇并分享到朋友圈和学生群。为了加强动力,带领学生们写180天,自己写1000天。

具体行动:

1、 每天清晨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比如今天重点观察自然,并将主题分享到日记群。

2、 白天不管是上班路上,还是接送学生的过程中都有意识的观察环境的变化和对自己的影响。

3、 晚上8:00提醒学生,拿出10-20分钟记录生活的有纪念意义的一刻。

4、 然后10:30之前大家分享到群里,特殊心情可进行马赛克。

群内定期进行分享,把写日记的感悟和书写思路给孩子们。

我是晓珊,一名有灵魂的阅读写作教练

阅读改变命运,书写成就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