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异动
同样的疫情,不同的行动
最近黑龙江出现第二波疫情,领导或者被约谈,或者停职,管控随之升级,导致原本开门迎客的服务行业又把门关上了。
家在哈尔滨一个区的一个亲属每天都在群里发疫情信息,但他的疫情信息不是患者行动轨迹,也不是注意事项,而是一段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或者是某个烧烤店集体被疾控中心隔离,要么是镜头对准关闭的商户、萧条的门市,还配上画外音:完了、完了!
我感觉他被疫情吓坏了,一是害怕被传染,一是怕疫情没完没了。因为他不断地给家里增添消毒用品,本人的防疫装备也不断省级,而且夫妻二人从过年到现在就一直没出去找工作,就在家一心一意地抗疫,一心一意地受疫情折磨。
对他这样的现状我一点儿同情都没有,甚至有些讨厌了。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的都是消极接受、无可奈何的负能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就会一直被恐惧影响,对未来没有信心。而切断了收入的他的家庭又没有“睡后收入”,就会使日子也逐渐陷进恐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一家之主的恐惧会传递给家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从而使这个家庭的成员遇到挫折只会原地不动等着、心惊肉跳的担心着,失去行动的意志和能力。
同一个区域、面对同样的境遇,我身边却有截然相反的行为。前面文章写过我的弟妹在疫情期间因为帮大家带货不仅多收了三五斗、还帮助了很多人。最近又发现一家在疫情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饭店。
按理说餐饮业受疫情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没有顾客上门啊,人人都在家里闭门不出。但是这个饭店的老板却思路特别开阔:你不方便出来,我把食物(食材)送去你那。
饭店老板先是积极申请当志愿者,把年前准备丰富的菜品送到各个医院和机关单位(他们正好急需),顺便也了解到那些地方最需要送货上门。接下来广泛联系进货商,购买更多的食材,并开始做各种套餐给抗疫中的工作人员;准备精细的组合食材给不能出门的居家人员,而且不断丰富着花样,不用去饭店在家就能吃上烤肉、火锅、麻辣烫、酸菜炖粉条,食材已经洗好、切好,连调料都准备齐了,3人份量、5人份量任你选择;如果你想自己下厨,那么各种海鲜、生肉、蔬菜、米面都会送货上门,只要你想吃的,头一天下单,第二天饭店就一定会准备好给你送来。
就这样原本是一家饭店,竟和一个小型连锁超市联手,从食材到成品,从蔬菜水果到海鲜生肉,从油盐酱醋到米面干果,只要是吃的,从生的到熟的,从散装到成套都可以卖了,所以业务也从一个点变成了市区10个点。春节到现在他家的厨师、服务员不但一直都在上班,而且比以前还忙。
店老板也不闲着,除了要统筹部署,自己还亲自在各个微信群直播带货……
更吸引人的是他家的货真是质优价廉,我在哪里还订购了蚕蛹、烧烤组合、生蚝等……
危机、危机,有危有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行动,带来的结果差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