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吸猫”小史》
《人类“吸猫”小史》| 代宁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比盖尔•塔克是伦敦国王学院的生物学教授,是享誉全球的自然写作作家。他曾多次获得欧美世界的生物写作奖项。
关于本书
本书是风靡全球的自然科普读物,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畅销多个国家。作者从史前猫类的兴起,一路调查研究到如今的爱猫热潮,结合了生物、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全方位揭露了猫和人类之间的种种令人惊讶的秘密。这本书不仅是亿万猫奴的养猫必备书,也填补了读者对猫的生物、历史方面的知识空白。
核心内容
在人类与猫的关系中,猫是彻头彻尾的主导者。为了获得食物和安逸的生活,它们主动接近人类,靠着天生具有“怜幼触发特质”的无敌颜值和生物学特性,成功获得人类喜爱,融入人类生活。但是从野生自由到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对猫来说也是相当大的挑战。如果我们养一只猫,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它考虑,给它一个适宜生活的环境。科学上,对猫的了解和研究还在继续,而该如何对待猫,相信每个人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人类“吸猫”小史》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人类“吸猫”小史》。在这个时代,人类对猫的偏爱和痴迷与日俱增。在全球范围内,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大约有6亿只,这些软萌可爱的小家伙占领了我们的客厅,培养了亿万心甘情愿的猫奴和铲屎官。但是,难道猫就是一种依附于人类、只会在空调房里卖萌的生物吗?听完了这期音频你就会发现,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翻译成中文是“客厅里的狮子”。这是一个我们想不到的事实,看似是我们选择了猫咪作为爱宠,但实际上,是猫驯服和统治了我们。在人类和猫的关系中,猫才是彻头彻尾的主导者。而且你可能不知道,猫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那么,到底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相信听完这本书以后,你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是风靡全球的自然科普读物,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畅销多个国家。作者艾比盖尔·塔克是伦敦国王学院的生物学教授。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史前猫类的兴起,一路调查研究到如今的爱猫热潮,结合了生物、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全方位揭露了猫和人类之间的种种令人惊异的秘密。
她在书里提出,对于猫来说,天生和人类婴儿相似的样貌,以及它主动驯服自己、积极融入人类生活的本事,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如鱼得水。这本书不仅是亿万猫奴的养猫必备书,也填补了广大读者对猫的生物自然、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空白。接下来,我将用六条清单来告诉你,猫咪们不想让人类知道的那些事。
第一部分
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猫对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吃老鼠啊!一提起猫,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想象成守护粮仓的忠诚卫士,我们认为猫是老鼠的天敌。千百年来,人类养猫,猫能捕鼠,这是天经地义的。可事情这么简单吗?在那些久远的年代,猫到底吃了多少老鼠、帮了人类多大的忙,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在近百年的科学研究中,猫和老鼠的关系,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本书的作者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特地去拜访了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高级学者蔡尔兹,他是专门研究猫鼠关系的研究者。在蔡尔兹拍摄的照片中,作者就看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在夜晚的城市街头,大群的猫和老鼠相安无事,并肩在垃圾堆旁游荡。“并肩”是个什么距离呢?近得差不多都能碰到,但是猫直接无视了老鼠,没有任何捕猎的行动。老鼠呢,也没见它害怕猫。
蔡尔兹表示,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常见,猫鼠两个物种在共享资源非常丰富的环境中,其实很少相互冲突,它们并不是天然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也不需要相互竞争残杀。猫确实在老鼠经常出现的地点聚集,我们就以为它们在尽职尽责地捕食老鼠。但实际上呢,这是因为老鼠出现的地方,通常有大量人类遗弃的食物,而老鼠的食物,也是猫的食物。
虽然从本质上说,猫是卓越的狩猎者没错,但猫吃老鼠的事情很少发生。因为既然食物资源这么丰富,猫也不是非得去抓老鼠不可。猫有的时候抓老鼠,要么是为了玩耍,要么就只是折磨,就算吃,也只吃很小的老鼠幼崽。
有人可能会说,一张照片说明不了什么。那这里还有一份从1916年就开始的农业调查研究。这个研究证明,在很多有猫巡逻的农场里,老鼠依旧横行,只有三分之一的猫在积极地抓老鼠。所以,可能和动画片《汤姆与杰瑞》表达出的意思一样,猫鼠之间,也许并不是我们原来以为的那种捕食和被捕食关系。汤姆虽然总想抓到杰瑞,但并不是想抓到了吃掉它。所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猫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实用性。
第二部分
听到这可能有人要反驳,就算猫抓老鼠不太靠谱,但猫让我心情愉快啊,怎么能说没用呢?是的,总有人说,养宠物能让我们心情愉悦,对我们好处多多。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猫类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可能感觉会有点惊讶。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猫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
科学家现在认为,宠物的确是维持人们健康的神奇灵药,但那可能更多的是对狗狗而言。相比来看,猫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证据就比较少了,更多的证据都是关于它们不利于人类健康的部分。比如心脏病专家发现,养狗能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存活概率,但是养猫反而不利于患者维持生命。而一项来自挪威的统计调查,还确认了养猫的人群血压普遍偏高,体型往往还偏胖,整体健康状况也比较差。
如果你也养了猫,听到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不太开心。我们来看看研究者是怎么解释这些情况的,其实这些不好的结果可以避免。比如,为什么说养猫的人会偏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狗狗需要遛啊。养狗的人就会进行更多的运动。研究者发现,单单“遛狗”这一项活动,就能造成“养猫人”和“养狗人”之间的健康差异。咱们拿数据来看,狗主人出去散步的概率,比不养宠物的人高60%多。而养猫的人呢,散步概率比不养宠物的人还要低近10个百分点。
多散步还有其他的好处。比如养狗的人在散步的路上,会认识新朋友,很容丰富社交资源。而社交,是人类保持心情愉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养猫的人,就没有这么多机会认识新朋友了。
除了这些对健康影响之外,如果你养猫,一定对一种寄生虫很熟悉,就是“弓形虫”。它们可以感染任何温血动物,但它们只能在猫的肠道中繁殖。书里就提到说,弓形虫所有的“第二宿主”,不管是骆驼、鲸鱼还是人类,都只是停留的中间站。只有猫的肠道,才是弓形虫的狂欢胜地、繁殖乐园。这种寄生虫因为依附于猫,已经是现如今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寄生虫了。
那感染了弓形虫有什么害处呢?弓形虫会在动物的脑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形成不可治愈的囊肿,而且目前没有办法去除。但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在急性感染的初期,它们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据说,全世界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的脑子里有这种寄生虫。它们在除了猫以外的其他宿主身上,似乎能够催生宿主一系列奇怪的行为。比如让宿主逐渐丧失对猫类的恐惧和防范,甚至变得迷恋猫类。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影响。甚至有研究证明,弓形虫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
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大的危险,还是弓形虫会感染发育期的胚胎。在世界最前沿的猫类寄生虫研究实验室里,科学家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弓形虫。那时他们就已经了解了,这种寄生虫对胎儿有恶劣影响,比如会造成胎儿的先天畸形,以及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不过,如果只是在室内养猫,感染上弓形虫的风险并不是那么大。但是,如果猫会到室外去捕食猎物,那它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传播弓形虫的罪魁祸首。所以书中建议,怀孕的女性最好不去触碰猫的排泄物。
第三部分
听了这些,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让你感到后背发凉。但其实,这只是猫对每个养猫人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大,会发现猫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都有巨大的威胁。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部分,猫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全球自然保护协会有一份名单,叫“世界100种最具侵略性的物种”。在这份名单上,有繁殖迅速的真菌,还有侵入其他大陆就随意疯长的植物。这些物种有侵略性很好理解,咱们知道,这些在食物链底端的物种,就是靠“量”来取胜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猫,作为食物链顶端的超级捕食者,也在这份名单当中。因为猫超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能够轻松破坏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甚至可能导致濒危动物的灭绝。
咱们先来看猫超强的适应性。猫几乎已经遍布所有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地方,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不论是沙漠还是丛林,甚至那些没人居住、只有直升机才能到达的荒原也有它们的踪迹。在这些地方,猫几乎可以吃掉任何活着的小型动物,比如鼹鼠、鹦鹉、蝙蝠、金龟子、小鱼、小龙虾,甚至猴子。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州,有个基金会曾经为了保护一种叫“袋狸”的珍稀生物,安装了价值50万美元的防护网。在保护区里,袋狸的增长率非常高。但是有一次,洪水把防护网冲出了一个洞,等科学家们赶到的时候,只在保护区里发现了20只猫,而袋狸宝宝无一幸存。
如果是在岛屿的环境下,那更是方便了猫类对其他物种的屠杀。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岛屿,本来是各式各样的生物躲避人类的避难天堂。但是现在,随着邮轮旅行、部落迁徙甚至是科学考察,猫类占领海岛的趋势在不断加剧。在岛上,它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占据食物链的顶端。
在澳大利亚,猫被称为“野蛮之兽”和“生态破坏之王”。因为这片在巧合之下成为独立大陆的岛屿,是世界上哺乳动物灭绝率最高的地方。而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猫就是一切的罪魁祸首。在一份长篇报告中,科学家们明确指出,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本土灭绝或濒危的近140种哺乳动物物种里,89种都和猫有关。
人类当然不是没意识到猫的这种侵略性,在历史上,其实有过很多次“灭猫行动”。但是没办法,猫的繁殖能力太强了。比如1968年,科学家就曾经在新西兰的一个岛上投放了一种病毒,让猫群的数量下降了80%。这事儿放在其他物种上,应该算作是“过度屠杀”,但是在猫身上好像没什么效果。因为短短的六年之后,它们的数量就恢复到了从前。
第四部分
你看,有这种超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猫轻而易举地就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就可以影响其他大部分的物种。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咱们说了这么多猫的“坏话”,猫有这么多负面影响,那为什么我们对猫还这么痴迷?在面对一只猫咪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依然忍不住要去抚摸它,依然对它的魅力无法抗拒。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四点。
想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形容猫的呢?可爱。没错,重点来了,我们常常用“可爱”来形容猫咪。你可别觉得“可爱”是个容易的事儿,从生物学上来说,“可爱”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组特殊并且强大的物理特性,包括样貌、声音和体型等等。
就比如,家猫的体格平均大约3.6公斤,和新生婴儿的体重差不多。而猫的叫声和小孩的哭声也很相似。有研究表明,猫类可能在某段时期调整过自己的发声,来更精确地模仿小孩哭的声音。
本书作者的研究工作,是从不同角度研究颅面的演变过程。她从这里找到了关于“可爱”最重要的答案。猫的脸庞,天生就具有吸引人类的特质。你看,圆乎乎的脸型,肉嘟嘟的脸蛋儿,大脑门儿、小鼻子,它们的脸会让我们想起可爱的幼童。这些特质在科学上称为“怜幼触发特质”。人类对这种长相毫无抵抗力,这种“怜幼触发特质”会在我们释放出荷尔蒙,引起一种愉悦的感觉,最终导致一系列保护抚养行为。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养宠物其实是“一不小心点燃了我们的母性”。
那么,猫的“怜幼触发特质”中,最重要的部分体现在哪呢?是眼睛。在五官中,人类最看重的就是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猫的眼睛和人的眼睛,在几个重要的方面非常相似。
首先,猫的眼睛很大,一只成年猫的眼睛,和人类的眼睛几乎一样大。这样的一双大眼睛,在圆圆的小脸上看起来就格外吸引人。而且,猫眼睛的构造也非常幸运。因为很多其他讨人喜欢的动物,比如兔子,它们的眼睛是位于脑袋两侧的,犬类的眼睛相对来说也比较分散。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它们的视野更广阔,可以更好地观察周围,及时发现危险。
但是猫不一样,它们生来就是优异的狩猎者。尤其在夜间活动时,为了能扑倒快速移动的猎物,它们需要精准的目测距离的能力,这就需要双眼的视野高度重合,所以猫的眼睛是向前的,而且位于头的前部中间,和人类眼睛的构造相同。这是它们看起来像人类、获得人类喜欢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部分
猫天生带着被人类喜欢的特质,让我们对它爱不释手。但是对养猫的人来说,有个问题一定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家猫主子,喜不喜欢我呢?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五个问题。作者在书里遗憾地提到,我们对猫的这份“喜欢”,很可能是种“一厢情愿”。因为从猫的本性来说,它们并不喜欢人类。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和猫咪之间那种看似彼此非常依恋的关系,可能只是一种错觉。猫类行为学家布拉德肖,在自己书里提到说,大多数猫的生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和人类建立任何形式的感情联系。在科学家的研究观察中,也有同样的发现。
根据研究员的记录,一只猫和它的主人在3个半小时的时间内,一米以内的近距离接触时间只有6分钟,双方互动交流的时间更是持续不到60秒。再比如,如果你养猫,那有个场景可能非常常见。就是你叫它的名字,但是它无动于衷。猫不会像狗一样,听到主人的呼唤就跑过来。那是因为猫记不住主人的声音吗?当然不是。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猫是能辨认出主人的声音的,但是它们对主人热情的呼唤,会选择不作任何回应。英国兽医米尔斯认为,猫在陌生的环境中,也不会像狗一样依附于自己的主人来寻求安全感,它们甚至会和陌生人玩得很开心。虽然听起来有点现实和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
但是这就奇怪了,如果猫并不喜欢人类,那怎么会成为人类的宠物呢?是因为被人类驯服了吗?
当然不是。先说说我们驯服动物的基本策略。第一,擒贼先擒王。通常我们只要把群居动物族群中的头领掌控好,就能掌控这个族群,比如牛和羊就是这样。但是,猫不喜欢群居,而且昼伏夜出,行动又非常敏捷,很难掌控。
第二,控制交配。一般来说,人类会控制动物个体的交配,强化物种的有利特性。比如我们会培养生蛋更多母鸡,产量更高的奶牛。但是,猫对自己的交配是相当有原则的。如果两只猫见面后彼此没有好感,你勉强它们也没有用,甚至公猫和母猫之间还会爆发战争。所以,对于猫这个物种,我们基本是没什么办法驯服的。
那猫既不喜欢人类,又没办法被人类驯服,它们怎么会走到人类生活中呢?作者认为,我们可以这样说,猫是非常罕见的家养动物样本,它们自己驯服了自己,来适应人类的生活,换取它们想要的空间、食物和安逸。
听到这儿,你也许会惊讶,这猫也太有头脑了吧!没错,如果动物界也有“情商”这样的词,那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情商动物了。
想想是不是这样,它们经常不请自来,在某个清晨或黄昏出现在你家门口,你被它的乖巧可爱打动,收留在家里,让它予取予求。在需要食物的时候,它围着你绕圈打转,不想理你的时候,任凭你说什么都无动于衷。最重要的是,尽管如此,你还心甘情愿做着它的铲屎官,每天把它当主子一样伺候!
它们是真正的入侵者,不仅在生态环境里是这样,在人类的客厅里也一样,完全掌握了主动性。作者就认为,我们根本没有驯服它们,更没办法控制它们,每一只宠物猫从一开始,目的就是让它们选择的主人臣服于猫爪之下,甚至连叫声都能成为操控主人的独特语言。在一项调查中,还真有类似的证据。磁共振成像显示,我们大脑的血液流动模式,会因为猫的叫声而发生改变。你看,它们根本不是毛茸茸、只会卖萌的宝宝,而是卓越的征服者。
第六部分
面对这样一个可爱又傲娇、聪明又危险的征服者,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呢?作者的建议是,如果你实在喜欢这种小生物,正在养猫或者打算养猫,那么就尽量让它们待在室内活动,这不管是对外面那些会被猫捕食的小动物来说,还是对防止弓形虫感染、维护家人健康来说,都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是养猫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虽然它们很强悍,但是和人类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对猫来说,也并不是那么轻松。正确的养猫方式是怎样的?这是咱们这期音频的最后一部分。
实际上,对于猫来说,搬进室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们承受的压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想想看,对于一个敏感的小动物来说,它们需要无条件地忍受冰箱、电脑和其他小玩意儿发出的高频的刺耳噪音,要忍受室内的灰尘和某些毒素,尤其是会导致猫患上哮喘症的二手烟。
而且对猫来说,最大的噩梦是其他同类的存在。猫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的生物,曾经的它们,就连和同伴分享几公顷的领土都不行。但现在呢,屋子的主人却不断把更多的猫带回家里。因为这些室内环境的种种威胁和刺激,宠物猫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甚至引发病症。
作者提到说,对于现代猫来说,最严重的疾病就是先天性膀胱炎。这个病有时也叫作“潘多拉综合征”,一旦打开了这个盒子,无穷无尽的疾病就会缠身,引发一系列胃肠疾病、皮肤病和神经性疾病。这种很常见、治起来又很费时费力的病,一直是猫最主要的死因。
但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兽医巴芬顿,无意中发现了潘多拉综合征的治愈方法,还找出了病因。他在做研究时收集了一批被感染的猫,把它们安置在了研究区域。每只猫都待在一个一米宽的笼子里,每天由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喂食,隔三岔五地可以在堆满玩具的公共走廊里玩耍。这些猫在实验区待了六个月之后,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潘多拉综合征竟然自动痊愈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的屋子才是让猫咪生病的主要原因,而治疗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改善它们的生活环境。对猫来说,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就是生活的可预测性和前后一致性。什么意思呢?
猫希望我们能遵守严格的日程,少一些陌生人随性地来来去去,喂食的时间也要精确。你要在每天下午5点钟喂食,那就严格遵守时间,晚一刻钟都不行。而且,也不要和它们有太多的身体接触。如果你心血来潮,非要把猫从床底下捧出来抱着,那它感受到的只有巨大的威胁和恐惧。所以巴芬顿启动了一个项目,来帮助诊断和纠正猫主人的错误行为。
所以你看,如果我们要养一只宠物猫,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它考虑。在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些养猫的建议,我也分享给你。
首先,每只猫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完整空间,里面要有充足的水和食物,有柔软舒适的窝。同时,远离人类和其他猫。是的,就算你是主人,猫咪也不希望和你有太多接触。然后,要把室内灯光调暗一些,因为猫不喜欢光。天冷的时候,把空调开到最大,大多数的猫在29度以上的环境中会感觉比较舒服。你在家里说话的时候,不要太大声。还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酒、洗手液、香烟或香水的味道,都会让你的猫感到不舒服。如果可以,多放置几个猫砂盆。另外,你还需要理解每只猫的不同个性,让这只猫开心的方式,可能会让另一只发怒。听起来,做到这些似乎不简单,但是在美国,已经有不少家庭主动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非常适合猫的居所。
总结
关于猫的那些事,就差不多说完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猫这种小动物,可不只是只会卖萌的生物。作者在书里经常提到说,“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这就说明,人类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它们。但不管怎么样,客观上来说,猫对人类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没有益处,它们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播者。
对于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来说,它们还是破坏之王。而且,虽然猫躺在了很多人家的沙发上,但你想象到,这种生物还没被我们驯服吗?为了更好的生存条件,猫选择了自我驯服,依靠讨喜的长相和主动的接近,走进了人类的生活,换取它们想要的食物和安逸。
总之,猫这种小动物,实在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如果愿意接受它们作为宠物,作者建议我们,把它们约束在室内,尽量给它们布置一个适宜生活的环境,这样才是既爱护了猫,又对家人健康负责的好办法。
撰稿:代宁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转述: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