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更想做我自己
乔屿/文
也许每个人的背后都拥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最近看到卢梭说过一句话:“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实际上听起来有种自负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令人惋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把公共的模板重新塑造一遍新的自己,实际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上有很多人,你可以说他是这人世间任何一个东西,可能他带着身份和能力过往,反面才发现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思想和意志存活,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会因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更可能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实际上可以从他的头脑直击到他的心灵,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原本属于的一些东西,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也可能是工作的一样科技产品相同。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可能在所有朋友当中,是完全不能缺少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自己本身。一旦当你缺失了这样一个影子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无数,社交广泛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它从内在反映出来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本身做成朋友,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可以将理性的爱护,维护友谊存亡的特征。有的人可能不爱自己,学会了抱怨和埋怨生活中的点滴,仿佛是自己的敌对 。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过度自恋会导致一些问题产生,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而只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情感,有情有义。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其他人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应该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还须明白:有些痛苦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只有当自己学会自爱,学会懂得自己忍受,大多时间不用你的痛苦去伤害别人。
能够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人生会过的不同,活的也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