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王华祥:“我决定休兵了”——风往南吹
有人曾经评价齐白石,说道“有真本事的人就有真性情”。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无可否认是一个开创性的高峰,而他的性格为人之洒脱也流传至今。
齐白石在家中的客厅墙上常挂出“丑话”,一是说明自己在乎钱,不想吃亏;二是事先说明,以免陷入繁琐的人情之中,直白率性,颇为有趣。
齐白石的“丑话”
在读王华祥写的《艺术为何——简述我的艺术观》中我也读到了这样的文字,他写道:“我扪心自问:我是更喜欢艺术呢还是更喜欢钱?我的回答是:更喜欢钱和名”。
当然,他继续写道:“又问:是更喜欢钱和名呢,还是更喜欢画画?我的回答是:更喜欢画画”。这样的坦率不免引起观者的兴趣,也让人好奇这“真性情”背后的“真本事”究竟是什么样的。
《风往南吹——王华祥作品展》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开,给了观者探究答案的机会。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1件,油画作品17件,《水彩》作品10件、2017年新作《丝网版画》14件首次集中展出,《素描》10件(包括将错就错时期经典素描)。
展览现场
在展览的开幕式上,王华祥老师对展览进行了叙述和解读。由版画出生继而转向对于油画的创作,古典画和文艺复兴的情结始终贯穿于他的油画作品中,他也把当代时尚杂志中的元素和中国典型文化符号(故宫等)融入创作,将不同时空平行的展示在同一个画面。
开幕式现场
90年代初,当代艺术的潮流掀起,艺术开始对传统进行反思和几乎全盘的否定。这个潮流延续至今,进而出现了中国文化回归的迹象,仿佛被西风压过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植被”又重新复苏。从最初偏激的反传统,到开始反思,王华祥意识到不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的荒谬,同时也认同当代艺术中所存在的许多宝贵的开放性姿态。
王华祥作品1
王华祥作品2
展览中王华祥的作品中多是对人体和表情的塑造。在踏实和精准的绘画基本功的展现之下,画面中的肉身和情绪都被夸张和扭曲,极富感染力。艺术家方立钧曾这样评价道:“他的艺术创作中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作品里展现出敏感神经触碰到的生命百态,生命力是艺术的输血机,旺盛的生命力是伟大艺术的必须土壤”。
画面中夸张和扭曲所表现的大抵是是对于世事的思考与追问,是人到尽兴处的放纵或自持。种种难受、挣扎、迟疑都被画面的张力所放大,足够打动人。
王华祥作品3
王华祥作品4
王华祥作品5
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大概也代表了艺术家内心的经历。但在追问和挣扎之后,王华祥却说,“我决定休兵了。”他写道:“艺术就像动植物那样,都有权利生存,活得千姿百态,有什么不好呢?”他认为当代艺术每一种媒介,无论是装置、行为或者绘画,都值得被尊重,因为真正重要的是背后所传达的精神。
王华祥作品6
在学校中举办展览,王华祥老师也希望能给予学生们以启发,用开放的心态对待艺术。他希望学生能学会探索和怀疑,用理性的思维去突破相对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所受教育的惯性和自我诞生的新方法论、新价值观之间不断博弈。
王华祥作品7
展览现场
博弈不是使得自己变得偏激,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和了解规律后的坦然。正如王华祥在展览前言中所写,“绘画正在回归,其他艺术形式也会层出不穷,并永远存在下去,这样的艺术生态难道不是我们最盼望的吗?”
“不羡慕他人,不变成他人,只长成自己“。艺术创作如此,生活也如此。当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被逐渐抹去,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后,只有抱有一种”一切存在都是合理“、”和平相处共存共赢“的态度才符合生态规律,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天地“,畅快呼吸。
风往南吹
展览时间:2017/11/03 - 2017/11/20
展览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仙林文苑路一号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同的观点代表不同的利益,因此矛盾与冲突几乎变得不可调和,如果不换个思路,这些纷争就会持续不断且无理可言。这种基于进化论和现象学之上的观念催生了现代形式主义和观念艺术,也将艺术和非艺术乃至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抹掉了。
本文来自“艺厘米app”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删减、转载
更多艺术设计精彩内容
请打开“艺厘米app“—【厘米阅读】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