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快乐——元月份读书回顾
新年开始前,在读书方面我并没有设立明确的目标,只是感觉2020年读书偏少,希望新的一年在其他方面少浪费些时间。
元月12号,我已读完3本书。按这个进度估算,似乎一年读完100本似乎不是没可能,因为每个月读8本的话,一年就是96本,很接近了。所以今年要读一百本书的目标就是这样突然确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9ec4fe69dc611e14.jpeg)
其实,对于每年一定要读多少本书的目标或者做法,我以前并不是很认可,因为,数量只是一个方面,所以,我的年阅读量也从来没有达到过100本,基本是六七十本的样子。我的一位在跑步、读书、写作方面的师友,老言,担心我掉入单纯追求数量的误区,他说,一年能读五十本就很不错了,如果啃有深度的大部头是很慢的,但是那样的书一本胜过十本。
这话不错,我也很同意。
但是,有时候衡量一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在于这本书本身多么有深度。说不定其中只有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人物引发我们的思索,甚至只是有一点点感动,那就没有白读,那也是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其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而且,书与我们之间也是讲缘分的。有很多大家说好的书,你看的时候未必有感觉,以前看不下去的,说不定现在特别喜欢。所以,推荐书单是很让人为难的事,我也不会简单地把某个书单拿来就用。
其实,即便现在说要读100本书,我也并没有给自己列一个100本的书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c23b9ba7f4ca45a0.jpeg)
但是,我倒不发愁读什么。总会有各种机缘让我发现自己想读的书,比如,昨天读完的《禅者的初心》,就是去年在读几本关于正念和冥想的书时,发现这本书总是被提到,可见它和作者的影响之大。我有一种感觉,很多书并不是被我找到的,而是刚好在此时此地互相遇到了。
我就在这样随心所欲的阅读中度过了新年的第一个月,而结果也超出最初的预想,一共读完9本书,分别是:
小说类:《无处停歇》(杰米•阿滕贝格)、《光明共和国》(安藤烈斯•巴尔瓦)、《光年》(詹姆•斯索特)、《流金岁月》(亦舒);
随笔类:《一切随缘》(树木希林)、《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村上春树)、《岁月的针脚》(小川糸);
哲思类:《幸福之路》(罗素)、《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ae2fdd72b4287697.jpeg)
在阅读的同时,还记录了一部分所思所想,在公众号发了六篇。这也是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和过去的一段时间相比,多多少少总算勤快些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不停地思索。可是,如果不整理记录下来,那些想法只是想法,只是缺乏头绪的纷繁芜杂的想法,我们不但形不成自己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最后,就连这些想法也会很快随风而逝。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很久之前看过的书再翻开时会觉得很陌生。当然,我们很少会重读一本书。
实际上,我想写的还不止这几篇。
在这九本书中,我个人很喜欢小说《光年》。它的作者詹姆斯•索特虽然不是特别为国人所熟知,但是,他却是那种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作家,很多作家都要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学习写作,译者孔亚雷的翻译也非常美。另外,我也很喜欢作者塑造的女主角芮德娜的形象。
读这本书时,总让我想起理查德•耶兹的《革命之路》。
同样的年代背景,同样的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别墅中的中产阶级夫妇,两位同样美丽的主妇,同样想离开这寂静之地,去巴黎去欧洲。而对《革命之路》中的爱波来说,那个想法却如同海市蜃楼的梦一般,最终还让她香消玉损,但是,芮德娜却做到了。
作者说,芮德娜真正关心的是生活的本质,对她来说,生活是天气,生活是食物,床单,衣服。
或许,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你在芮德娜身上看不到纠结。
我们不也一样吗,也但愿我们少一些纠结。
其实,读书也一样。读与不读,想读什么,读多少,都不是问题,不用纠结。
只有这样,阅读才真正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