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拖延症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53人  寻路人ZD

拖延症是我们现在常常说到的一个词,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今天的课程刚好说到“拖沓”,其实这就是拖延症的前期表现形式。

拖延症是一种习惯,一种老是想要把事情拖到最后才解决的习惯。而战胜拖延症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建立我认为倒不是每次收到任务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这次绝对不拖,这次绝对不拖。

而应该是选择一两件事项作为每日坚持的事,时时体验那种按时完成的快感。你可以选择写作、阅读、健身等等你想每日做的事情。每日都分配一点,然后按时完成。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试试:

1、 设置红线

就如今天学习的设置红线,其实就是我们的大脑喜欢更确定的东西。我们在安排每天必做事项的时候,可以稍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再多一点缓冲地带,不要安排得让自己过于为难。因为前期主要是建立这样一种习惯。习惯养成后再慢慢地调高。

2、 外部压力

有时候外部的压力的确可以给人一种促进作用。比如说,最开始我想去健身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坚持不下来,简直浪费钱,还举了很多例子。最后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为了不给自己打脸,也能够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但是今天我们也学到了,利用外部压力的时候,最好更具体,比如你想每天阅读,那每天至少多少分钟呢?你想写作,那你打算每天写多少字呢?越具体越好,大脑喜欢具体的。

3、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尽管你用它思考,但是却不能任由它来主宰你,而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在建立习惯的过程中,早期新鲜劲过了后,很快懒惰的大脑可能会不断提醒你偷偷懒。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是你的大脑想偷懒,并不是你自己,并鼓励自己控制、主宰你的大脑。度过了这个阶段,离你成功战胜拖延症又近了一步。

4、 迁移实践

当已经初步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后,就可以开始不断的迁移实践来强化。

比如:工作。学会将任务倒推分解,每日将安排的事情及时完成,做到心里有数。如果是跨部门合作,在设置红线时,建议可以稍微往前提,以防自己或者他人有意外的发生,留下缓冲地带。

比如:写作。不管是写笔记、随笔还是论文。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应该是尽早记下来,可以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自己觉得很妙的一句话,又或者是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因为写了就不占你的带宽了,写完你就有更多的脑容量去思考填充更多的东西。这更利于我们按时完成。

总的来说,做事情不要拖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不仅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你拖的过程,你的大脑里其实还是有这样一件事情,依然占着你的带宽,肯定会影响你做其他的事情。因此,战胜拖延症,从我做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