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

2021-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柒点陆贰

      菜肴烹饪的好,食客自然会大快朵颐,吃光了的盘子是对厨子的最好奖赏。而同样是提供食粮,烹饪精神食粮的作家却未必有这样的好运气。虽然作家的工作更加费时费力,但他呕心沥血之后所捧出的菜肴,却未必能够让人细细品尝,甚至有些人本就把它当做快餐样的物事。

        就像这部《包法利夫人》,据说作者福楼拜先生写作讲究句斟字酌,每天仅有五百多字的产量,那么即使这样一部并不怎么厚实的作品,也要花费他几年的光阴。而我却在短短三天内,就把它看完了,这样的速度摆明了是对作者的不敬,更深刻些说,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敬。的确,这样的阅读仅仅是囫囵吞枣的浏览,只把握了大概的故事情节,而对于作者大费周章的遣词造句,却并没有细细的揣摩。所以书中的许多精妙之处,必然也在抓大放小的过程中被战略性的忽视了。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必然被作者本人的视野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所限制,因此不同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它们就像一副画,记录了这个世界特定时代、特定角度的特定模样。最近看了不少法国作家的作品,与司汤达、巴尔扎克比起来,福楼拜的视角或许没有那么宏大,并没有在小说的冲突中展现整个儿社会的恢弘变化,而是难得的将眼光投向了所谓的外省、乡间,聚焦于小医生、小商人、小教士、小官吏等等可以被成为中等阶级的身上,反应了19世纪40年代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把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蓬勃发展以后,所展现出来的积极的、消极的模样活灵活现的刻画了一番。

        文中包法利夫人的堕落与凋零,看似源于本人的好高骛远,结局也是其咎由自取。但以历史的眼光去看,这种悲剧完全是时代的悲剧,农家女爱玛从小接受的是贵族般的教育,但其所过的生活却只能是小市民的生活,从小在她意识里种下的旖旎种子,便也只能在乡村的平庸生活里畸形的成长。是对现实的抗拒和对爱与美的追求,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看过了小说,或许会对包法利夫人有所嘲笑甚至有所鄙夷。但在小说里却可以看到,毕竟封建时期专属于贵族阶级的那一套调调,农家女也能去憧憬,甚至可以勇敢的去追求了。在冷眼看包法利夫人的同时,其实也不妨看看自己,如今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孩子,不也在学习着钢琴和芭蕾吗?难道这种学习的初衷,都是为了接受艺术的熏陶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