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之路(1)
记得以前刚去上督导课,很羡慕别人有那么多案例可做,而且她们甚至有做到七、八十次的案例,这么长程的陪伴,除了专业能力不说,其实对个人人格真的是极大的肯定。
每次去上课都是给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增强信心,看看发展得好的咨询师,就像看到自己职业的未来,通过努力,是可以期待的;感受什么样的咨询师是让人舒服的,那种自然的抱持和开放状态,让我温暖,即是艳羡,同时也是动力。
经过几次的团体督导,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觉,“What's your feeling?" 刚开始会担心自己说得不够专业,或者说错了,甚至是自己的反移情,惹人看不起什么的,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就能抛开这些顾虑,真正地去感受自己的感受,而不去跟着别人的感受附和。当然,有时也不能全然投入,可能是案例带来的,也可能是自己在乎一些外界的东西。
这种团体督导的好处,除了带领老师能给咨询师不一样的角度和指导,还有别的咨询师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来访者,从而给报案例的咨询师更多的思路。
和一起学习的咨询师们聊天是件开心的事。有位咨询师最近学习了家庭治疗,感触不少,他认为精神分析适合个人,但在中国这种环境下,针对个人做咨询,显然是不够的,而家庭治疗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不得不承认,家庭治疗里也有很多精神分析的东西。他提到”资源“让我想到了积极心理学,还有催眠学习时,也常提到发掘来访者的资源。
我想,在精神分析中,也是讲究“资源”的,有资源支撑着来访者,他才能有勇气和咨询师一起,去探索自己的内心,直面曾经的创伤。在精神分析里,咨询师何偿不是来访者的“资源”呢!
不过最近几次的个人体验有些失望,也许是我有点急了,也可能我的阻抗出来了,潜意识在捣鬼?那,我到底在防御什么呢?隐隐觉得有些东西快要冒出来了,有点害怕,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么?
平常自己也会觉察、分析自己,有经验的朋友说那都不是真的,只是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防御,每个人对自己的潜意识都充满了好奇,我也不例外,探索自我之路必定会有崎岖,但一切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刚学心理学时,总喜欢拿自己跟一些症状做对比;尤其学了精分后,不只分析自己,还常野蛮分析别人,没有任何铺垫地去揭露,让很多人都受不了。
当我到武汉去学习了曾老师的精神分析中级班,感受到他在咨询中的抱持、接纳,还有真诚及那种真诚托住来访者的感觉,明白了一位咨询师在咨询中该有的态度,支持与揭露技术还得视来访者的自我功能和具体情况而运用。
没有铺垫地去揭露无意识内容,对自我功能较弱的人来说,会带来困难和痛苦,从而难以获益。
心理咨询师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学习中了解自己、在同行中感受自己。带着善意与各式各样的人工作,深入了解他们,陪伴他们,相互滋养!也许这就是它迷人的地方。
而精神分析的学习,功利地说,是扩展自我意识,让自己突破自我限定。对咨询来说,是为了做一面更光滑的镜子,让来访者看到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