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无辜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人
红泥火炉明明德
为了避免节后春联破损影响市容市貌,某地一纸禁令,让“春联”在大街小巷绝了迹。春联,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春节习俗,书写着百姓的新年期待,彰显着红黄黑相间的新年文化,却被扣上影响市容市貌的大帽子,不可谓之不冤。
实际上,禁止贴春联的霸道行政做派,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正面对决。
贴春联对于老百姓来说,是过年的味道,是喜庆的气氛,是承载着厚重文化感情的仪式感,更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自由。但行政机关在没有征询老百姓意见、缺乏社会认同的环境下,将贴春联的行为定义为“视觉污染”,这是主观、不合理、非法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禁止贴春联,对于改善市容市貌是否有益尚且存疑,但一定会造成城市“年”景褪色,失去过年的活力,让城市单调化,再难融入温情。同时,也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严重影响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政府的越权行为,也会激发民意的不满,损害群众基础建设。
政府想要改善市容市貌的心情值得理解,但在注重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应敬畏人民感情。在涉及私权的让渡时,尤其要小心谨慎,明智决策,让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因此,政府应牢记服务职能,关注并重视人民需求。例如,行政机关在颁布行政命令时,注意考量行政权的界限和依据,考量行政决策的受益者是否是人民群众,考量行政命令的标准和实施是否规范、合理;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节后干净整洁而剥夺人民正常过节的权利,但可以采取节后解决措施,例如提前倡导群众使用可清洁涂料,规定春联原料,甚至政府筹措资金,为老百姓提供统一的春联用纸用胶,在节后提供公益服务帮老百姓黏贴破损春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