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方法论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产品汪的不归路

你真的懂用户体验吗?

2015-11-10  本文已影响356人  TaraChen

11月7日在北京参加了pmcaff组织的产品经理培训,听了姬十三的分享很有感触。

------------------------------------------

十三哥分享的时候,有一个词我琢磨了良久,“仪式感”。

他说,在行的专家收取的费用是远低于他们的时薪的。这样收费一方面避免在行成为一个咨询平台,一方面也给双方“仪式感”,使双方有了轻微的师生关系。

这个词听上去很好理解,可是我却没让它轻易在我脑子里过了,我始终觉得,我似乎没理解透彻他的意思。仪式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在产品设计里的角色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需要考虑“仪式感“?

还好,在他介绍自己作为专家出台时的一张PPT里,我找到了解释:

你真的懂用户体验吗?

图不太清楚,文字是:“第一次“出台”是见一个草根创业者,中专毕业,连续创业。我刚坐下时略显紧张,对方花衬衫、金链子,“感觉路子有点野”,可能是我平时不会深聊的类型。但一坐下,他就掏出本子准备记,这气场一下子就让我放松了”

原来这种仪式感可以消解原始身份的差距,让双方得以迅速切换到师生的身份顺畅地分享和获得经验。

然后我联想到最近生活里带“仪式感”的时刻——

当我看到pmcaff贴心地整理了老师的演讲文字录,脑子里闪了一个问题:其实直接看这些文字,也是一样的内容,千里迢迢从上海飞来北京有必要吗?后来一想,来现场还是非常值得的。看到有300多号各个公司的产品经理齐坐一堂,看着所有人的朝气和渴求,你会更少去质疑这份工作的辛苦,更少自我怀疑,更多去着眼努力的意义。这是无形中的仪式感,在产品这个学校里,还是个学生的仪式感。你有不懂正常,只需去找寻更好的努力便好。

于是我对十三哥我大为钦佩。十三哥虽然不是互联网出生,却对产品和xx(我就不说人性了,感觉这个词太宽了。但也想不到合适的词。心理可能更好些?)有着惊人的理解和把握。

之前对十三哥不是很了解,我于是上网八卦了一下。发现他的这种想法体现在很多的果壳系产品里。有一段“万有青年烩”的报道是这么写的:

“万有青年烩的活动现场总是欢乐无比,这是有预谋地让“场子热”。为此,活动场地一定选择在小型话剧场,而不是学校的讲堂,在不太大的场子里一定让来的观众多于座位数,一定得有一些观众坐在地上,靠近讲者。一方面,人多会让人兴奋;另一方面,讲者能看清观众的表情,互动效果好,不容易紧张…活动开场一定会安排表演或cosplay。比如《复仇者联盟》上映期间,有绿巨人的cosplay…现场一定会有一位cosplay的计时员,开场、倒计时一分钟、到时间,计时员会绕场举牌,还在满嘴跑词的嘉宾们或者卖萌或者告饶或者假装没有看见,听众们则乐成一片…”

之前阿德的分享中提到,用户体验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它对于工具类应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但是绝对不是商业或社交类App的核心。

他说的没错,他这里说的用户体验应该是指交互流畅度,一种不用思考的交互,或者操作或功能带给人直观的情绪体验,例如喜欢、不喜欢、惊喜等。可能很多人,尤其外行喜欢谈的,都是指这些。

但是对于一个产品,用户体验到底指什么呢?

顺着阿德的意思,先说核心。产品的核心大概来源于它的业务模式,是它能提供的价值。例如在行的核心是经验分享和获取的平台。万有青年烩的核心是青年分享知识经验。那么他们的用户体验是什么?顺畅的交互和带给人“喜欢”情绪的感受当然不可少。而更深层次的,我想,是那些可以塑造、定义、丰富了核心的功能设计,给人某种特定的内在感受(暂时用这个词语吧,不知道心理学范畴有否专业的术语,留待考证)。例如在行的收费制度塑造了轻微的师生关系,它定义了“经验分享和获取”不是商业利益的,也不是随意如朋友熟人的。而青年烩的座位设计丰富了“青年知识分享”,它不是呆板的,不是报告式的,它是热闹的,平易近人的。

简单地画个图:

你真的懂用户体验吗?

你的功能设计导向了你想塑造的产品核心的外延并给用户带来某种或某些特定感受了吗?每一处的设计都体现了这种外延了吗?我想这个,可能是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吧。它确实不来自交互,而是功能的设计、规则的设计。我想对它的把握大概也是产品经理的功力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