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数据新闻版块当实习记者三个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DJ2016

这是一篇挺个人的blog,一些个人感受的小分享,或者说一篇小日记吧。并不代表所有情况,如果你不喜欢请点右上小叉叉。

在这个4月我结束了第一份正儿八经的实习,一份和专业几乎完全对口的实习。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正好能适应一个单位的工作节奏,但确实也太没来得及吸收到很多的经验知识,相比学习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体验业界是怎么工作的,体验数据新闻到底是什么,体验和同事一起的工作模式,体验在学校和工作单位两个次元之间的奔波……



一、改变了我对岗位分工的认知

我们平时在学校的小组合作作品制作几乎是完全平衡的分工,所有工作步骤全体都参与,并不会明确地区分各个岗位,我印象深刻地记得我们曾经一个小组制作的视频的片尾人员分工编剧、演员、摄像、后期写的都是“全都是我们”。完全平衡的分工模式已经成了我们平时工作的常态,导致我去面试的那一天提出这样的问题:数据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

记者、设计、前端是分开独立的三个岗位,并且记者是整个数据新闻作品制作过程的核心,这是我在实习中才获得的认知。数据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包括:报选题、选题策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写稿整合,也就是说是记者在串起整个作品。在这三个月里我没有自己动手做过一个图,设计大大还是厉害的;也没有写过一行代码,毕竟可以抱住工程师的大腿。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午后的阳光下


二、编辑派题和自己找题

我们平时的作业很少有确定话题的作品制作,大多都是题目自拟、方向自选,或者规定一个大方向,如“中美贸易”、“民生”,具体做什么内容往往是我们自己决定。这种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数据驱动”,也就是找到了什么选题的数据,就做什么选题,或者是自己设想一个大致的选题,数据找得到就做,找不到就换一个。我们整体的思路会根据数据走,数据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但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是这样的,要不就是天上突然掉下个大事,必须做这个选题,要不就是编辑说你去做个XXX吧,“好的。”我只能这么回答。但这种情况选题往往不是你喜欢的,数据也不是那么好找。由于编辑跟你说的题大概都是能找到数据的,毕竟什么数据能找,他比较有经验,所以我觉得“编辑派题”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数据不好找,而是话题你不感兴趣或是知识盲区。

我们自己找题的时候一般不会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这些自己完全不了解、没兴趣的领域就不可能会被想到、被定为目标选题。有一天编辑很激动、像是遇到什么大新闻一样跟我说:“今天A股疯了!你去做一下这个题吧!”对金融一窍不通、只能回答“好的”的我内心是崩溃的:A股?A股是什么?A股疯了是发生了什么?听起来好像是个大事?那要怎么做?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只能在我的电脑里建了一个叫“A股疯了?”的文件夹。

在我好不容易搞清楚“疯了”的含义并且整理(选择性摘抄)好各个券商的观点的时候,编辑再次下达指令:“你就简单总结一下券商的观点写一段就行。”“好的。”券商?观点?总结?他们说了什么?有共同点吗?他们说的都是中文我一句也看不懂怎么总结?A券商说的这句话和B券商说的这句话是一个意思吗?满脸问号的我通过百度百科零基础学习金融知识终于交上了稿。这就是我实习的日常。

然而实际上,自己找题也有自己找题的难处,三个月的实习期里我没有一次完成我自己报的选题。单打独斗比不上团队合作,自己报的题要自己一个人先扛,再加上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到“编辑派题”的轰炸,使自己的选题迟迟推进不下去,最终半路夭折。

A股疯了?

三、对数据的严谨和耐心

实习期间和实习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实习后遗症。小组作业找数据的时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数据不能用!”小组全体组员看看某媒体整理好的完整的数据又迷惑地看着我:“为什么不能用?”

媒体对版权的注重以及对数据真实性的追求可能是我们平时没有关注过的,作业并不需要我们去严格关注版权,同时我们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版权意识,我们也没有要去核查“媒体报道的是不是真实的”的意识,媒体说什么,可能就直接用了。

在实习期间楼市限购这个选题彻底培养了我对收集数据的耐心,这是我第一次去各省市政府网站上去一个一个扒数据,而不是直接下载一个整理好的表格数据。2017年各省市楼市限购政策的数据共找了46座城市或县城包含了65条政策,这些政策出自于65份各地楼市调控官方文件,是看完了这个文件总结出来的几句话。这项收集工作做了一个多星期,当时的感觉就是头昏眼花再也不想买房了。

“媒体上的数据不能用!2018年各省GDP很简单的,我之前查过,只要去31个省的统计局官网上找‘2018年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行了!”小组成员继续迷惑地看着我:“所以搜狐整理的这个数据对不对呢?”我:“emmm,应该是对的吧。”大家:“那就用它呗,继续下一个话题……”

由于实习第一次遇上春运

四、对新闻事件的热情

实习期恰逢两会,好像又回到了去年再次经历了一次两会报道团,但两次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去年的两会报道团,我们属于后方,做的是一些时效性并不是很强的数据新闻作品,那些作品只要在两会这十多天里发掉,迟一点也不太有关系。同时我们又在学校里,离两会现场实在有些远,体验得不那么真切。今年的3月5日,办公室里常年静音的电视打开了声音,这是我第一次听了完整的人大会议,当所在媒体记者获得采访权的时候,大家都激动了起来,全体全神贯注看起了电视。整理我们记者提问和代表回答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和两会的真正接触。

实习期间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早上把新闻热点发到群里了,这至少让我每天都在看新闻,都在对新闻事件思考,大家谈论各种话题我都略有了解,实习结束之后每天早上看新闻这件事情停止了,感觉我又和外界失去了联系。看新闻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实习期间确实让我养成了这种习惯,不过习惯维持的时间太短,很容易就断了。


三个月时间很短,我还有很多遗憾,没有参与互动作品的制作、没有参与突发事件的加班赶稿、没有尝试自己做图……其实这个实习我没有完成得很好,感觉也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能量,但我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就不枉这三个月里的每一天,不枉我在公司楼下商圈吃的每一顿快把工资吃掉的饭。

一不小心就花掉的实习工资

(by 葛皓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