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财投资运用复利,走在财务自由的路上。

华兴资本人均年薪120万!上市为何暴跌30%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15人  复利魔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华兴资本IPO,上市两天暴跌30%,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生不逢时,时不与我?

遥想2007年,中石油在大牛市时IPO,高价发行,最终最高价定格在48块,而现在十年过去了,目前股价只有9块。

换言之,一个好的行情,对于新股来说,极其重要。

现在,毛衣战,去杠杆,民众散户对前景极其悲观,上证指数还差点跌破2016年熔断时的婴儿底——2638点。

港股的恒指也差点跌破26000点。

另外,新经济股,最近都“扑街”了,首先,是小米,虽然大涨过,但目前股价仅为15.5港币(招股价为17港币);其次,是美团,招股价69港币,目前68.7港币;再者,连吃货最喜欢的海底捞也一度破发了。

可谓,弱市下,无完卵。

华兴资本:一家周期性很强的券商?

除了大市不好,华兴资本还是一家周期性较强的公司,在小弟我看来,其实就是一家券商,华兴资本的业务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财富管理三大块。和大多券商没有很明显区别。

大家都知道,券商股在牛熊转换过程中有多尿性。牛市时,大家跑步进场,众人拾柴火焰高,资本运作也多,券商、投行赚得盘满钵满。而熊市时则恰好相反,大家都很悲观,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抢走。券商、投行也只有裁员裁员了。所以这波下跌以来,很多券商都直接腰斩了。

华兴资本IPO来得挺不是时候的,如果早个半年,在年初时上市,可能就皆大欢喜了,但如果没有如果。

聊聊业绩和估值:故事有点好听,但有点贵

改革四十周年,40%的独角兽在中国诞生,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咳咳,故事就不多说了。

先看近三年的年报,其中16年17年营收增长缓慢,净利下滑。

再看2018年中报,亏损近1.5亿美元:

不过呢,经调整利润增长160%(1959万美元到5109万美元),果真如此?原来经调整的主要是有一项优先股公允之变动1.87亿美元的收入:

中报是上市首日(27号)收盘后发布的,28号华兴资本继续跌8.9%,因此大家还是不看好这个中报的,虽然营收增长了1倍至1.08亿美元。

华兴资本上市首日惨遭破发背后,同样有着估值偏高的担忧。由于公司被称为国内“新经济的伟大资本推手”,故其估值高于传统国内券商。但能有多高,就要大家去衡量了。当然,华兴作为新型的“券商”,用传统券商的估值方式自然也不算恰当。这就好比,小米有手机等硬件业务,也有互联网等业务,估值和传统行业有一定差别。

不过,小米也再次破发了,华兴破发就显得正常不过了。

584名员工,人均年薪120万,大部分收入都发工资了

翻看招股书,截至2018年3月底,华兴资本有584名雇员,包括超过71%的顾问及投资专家,平均年龄为32岁,且约57%的雇员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华兴资本的薪酬和福利开支,分别为4360万美元、6470万美元和1.014亿美元,分别占期间总收入的36.3%、48.5%和72.7%。人均薪酬达到了17.37万美元,也就是大约120万元人民币,超过七成的收入用来发工资了。

大家都知道,投行业务属人力、资本密集型工种,多金也就不出奇了。

蚂蚁金服入股,也是凉凉

华兴资本IPO共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蚂蚁金服将通过支付宝认购5000万美元,雪湖资本认购5000万美元,两者认购份额分别占发售股份14.52%;列支敦士登私人银行LGT认购2500万美元,占发售股份7.26%。三家基石投资人的认购份额已经超过1/3。

华兴资本港股IPO定价为31.8港元,为其早先公布的发行区间31.8至34.8港元下端。

当然,股票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涨跌之分,如果跌多了,会不会有机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