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期待已久的电影提档上映了。前期宣传中,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电影人或媒体会带着“禁片”的字样宣传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电影选择在5年之后的今天上映的缘故,给了很多人一种猜测,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有点意思”。
影片讲述了13岁的初中女孩李玩因为丢失了一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如剥洋葱一样,一层层道出青春期成长的苦涩,成人世界的伪善和二者之间形成的关系僵局。
李玩英语成绩不太好,对物理倒是兴趣十足,却被父亲强行报了英语兴趣班说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紧接着继母生了一个儿子,害怕李玩承受不了于是整个家庭都选择了隐瞒。父亲把李玩送到爷爷奶奶家住还给,偷偷买了一条狗送给她,李玩起名“爱因斯坦”。久而久之,李玩和“爱因斯坦”有了相依为命的感觉。直到一天爷爷遛狗时把狗弄丢了,后妈为了弥补买了一双轮滑鞋送给李玩,以为有了喜欢的东西就可以让她忘掉丢狗的不愉快,可是青春期的她是敏感多疑而又容易受伤的,于是疯狂地出去寻找“爱因斯坦”,还因为叛逆与任性让爷爷受了伤,奶奶迷了路。父亲大发雷霆打了李玩,让她跟爷爷奶奶道歉认错,事后又将她揽在怀中解释自己做得不对。继母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再买一条狗,骗李玩这只狗就是“爱因斯坦”,敏感的李玩当然一眼就看出不是,然而全家人都在圆这个所谓的善意的谎言。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李玩是无理取闹,因为一条狗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典型的不懂事的表现?当我看到时脑子里的想法也是这样,可我立刻意识到,我不应该这样想,这是在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对待孩子,仔细想一想就觉得好笑,自己中学时也做过很多叛逆和无理取闹的事情。在那个年纪,自我意识和人生观都还在成长的阶段,不就是觉得自己的事情比天大吗?
具有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欲望,不愿说谎,不愿服从,其实李玩才是许多人面对家庭压迫该有的样子,他就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
李玩英语得了全年级第一,老爸答应他去天文馆看展览,结果却错过了时间,最后将他带到了应酬的桌子上。不记得他不喝牛奶,于是从不让他喝酒的父亲毫无犹豫拿起酒杯递给他去敬张哥,张哥也是看着他喝完才叫停。酒桌上张哥是那个唱主角的人,戴着豪表侃大山,说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书读多了会变得孤独,还鼓励大家多读经典,老子庄子脱口而出,还嘲讽李玩看的《时间简史》是妄家看的东西。继母还在一旁说,听张哥讲话比看天文展有用多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为了钱,但不能直说是为了钱,那样太俗,不够“圣人君子”,必须得装成是真朋友才能接受。这个酒局充分阐述了什么叫“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演员”。
影片里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品味,很多地方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没有哪个细节是浪费的。影片开头李玩面对镜头的一段独白,她参加了物理兴趣小组,提到了“平行宇宙”,是不是存在一个平行宇宙,让所以的纠结与不快乐都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弥补。影片后续李玩物理竞赛获得全省一等奖,全家人去餐馆庆祝,一个叔叔不知道爱因斯坦已经死了,没有死活眼的点了一盘狗肉,李玩一看就呆住了,全家人也面露难色,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李玩看了几秒,透露着一股倔强的眼神默默吃下了狗肉,那一刻,并不是反抗而是她成长了,懂得了成人世界的法则。回家的途中,前妻打来电话,父亲说感谢你给我生了这么个好女儿,这是全片中唯一一次提到李玩的母亲。挂掉电话后,李玩问父亲:“你和妈妈当时是怎么开始的?”接着她把车载电台打开,里面正在播放姜育恒的那首名曲《再回首》。那一刻父亲突然捂住女儿的眼睛,泪如雨下,说自己不是个好父亲,这一段真的太戳泪点了。
看完电影,闪现在脑海中的一个词就是自由。人终其一生为了什么?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够不寄人篱下,有的人为了自己能够拥有说话的权利,有的人为了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情绪,有的人为了随性而为的生活,而这些都是自由的一种体现。成长就是从童年的自由到成年的打破自由然后再重新追求自由的直到终老的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你的认知会被打破,重建,再打破再重建,如此往复。
叔本华曾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人终究要学会长大,至于什么时候,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