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1周 观影报告
个人看电影的类型比较庞杂,除了恐怖和动画这两种类型不受我待见,其他类型均有所涉猎,甚至一些无人问津的cult片、色情片、独立电影等。
新的一年我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记录的习惯,先试着按周这个时间标尺来划分,以后不一定每周更新,但时间充裕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去回顾和总结。
以下是2018年1月1日至7日的观影报告:
(按观影时间顺序排列)

1、《嘉年华》(2017)
导演文晏,熟悉她的人应该不多,但是提到在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的《白日焰火》,很多人就不陌生了,她就是《白日焰火》的制片人。《嘉年华》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当下流量小鲜肉横行但是质量不堪的华语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从题材上来说,也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人甚至将之比肩韩国的《熔炉》,不过虽然题材类似,两部影片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相比《熔炉》过度的煽情,《嘉年华》则显得极为平静克制,其实这才是最贴合现实生活的。对待一部电影,成熟的观众不应该以简单粗暴的好恶去评判它。如果以催泪或者触动程度去看待《嘉年华》,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有些电影它出现的社会意义是大于电影本身的。

女性是这个时代的祭品,看过很多电影后才发现,这几乎可以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在当下男权功守道的社会,前不久的《妖猫传》就是最好的例证。《嘉年华》中最讽刺的是,女性作为受害者,还要去处理男人惹的祸。社会中处处潜藏着看不见的隐形的魔爪,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成为帮凶,令人欣慰的是,最后小米的出逃,就像梦露被揭开的裙底风光,虽然不知道下一个出口在哪里,但是在行动和意识上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和鞭笞,也是一种无声的自我反抗,虽然不及《熔炉》那样轰轰烈烈,但《嘉年华》在题材的敏感和沉重、融贯东西的电影语言、独特的视角等方面,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心头也为之一痛。
个人评分:8.2
2、《手机》 (2003)
冯小刚对市井百姓的生活拿捏地最为精准,这也是他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手机》用喜剧的外壳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社会内核,葛优饰演的严守一从偏远乡村到都市名嘴主持人,屌丝逆袭走向人生巅峰,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最后身败名裂,当然,这锅不应该让手机来背,人的欲望和谎言才是罪魁祸首。本片是冯小刚早期电影中难得的佳作,完成度很高,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
个人评分:7.8
3、《莫娣》 (Maudie 2016)
与《花落花开》 (Séraphine 2008) 一样,都是女性画家的传记片,但《莫娣》有着更为温情的形式,虽然真实的故事可能与电影相距较远,但是伊桑·霍克 Ethan Hawke和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两位主角出众的演技,给两个社会的边缘人物注入了诗情画意的灵魂。没有说教、没有乞怜、没有鸡汤,有的只是身残志坚但仍乐观于世的生活态度,和平凡无奇相濡以沫的爱情。

个人评分:8.3
4、《肉与灵》(Teströl és lélekröl 2017)
对于我这种强迫癌晚期、孤独症晚期的伪文艺屌丝青年来说,《肉与灵》无疑是过去一周给我的最大惊喜。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 Ildikó Enyedi是匈牙利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级人物,她的作品不多,但倍受称赞,本片获得第6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性启蒙与灵先慧,经由充满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一一体现出来。独特的视角和十分别致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光影和构图富有一种声未动灵先动的梦幻感。爱情在肃静无声的氛围里悄然萌生,在难以触摸的过程中通过灵鹿之梦连接起来,非常奇妙地讲述了一对性格孤僻且患有人际交往障碍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个人评分:8.5
5、《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 2010)
难得见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和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这三个个人很喜欢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内心不慎欢喜,不过影片是有些令人绝望的。
电影根据英国日裔小说作家石黑一雄的同名原作改编,讲述了海尔森寄宿学校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友情和爱情,不过他们的命运与一个残酷的真相绑定在一起,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器官捐献的人,在最好的年纪看着爱人和同学最好的青春消逝,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彻心扉的事情,就像无法挣脱命运的笼中囚鸟,相互搀扶坚守到短暂的生命尽头,充满着浓厚的悲情色彩。

个人评分:8.2
6、《性别之战》(Battle of the Sexes 2017)
由我最爱的、通过《爱乐之城》斩获第8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石头姐”主演,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
新晋奥斯卡影后艾玛·斯通 Emma Stone饰演的比利·简·金,是网球史上的体坛名将,因不甘同样的赛事同样的售票却只得到男运动员八分之一的奖金所受到的歧视,与鲍比·里格斯展开了一场史上最吸引眼球的“性别之战”,它所承载的意义,为女性赢得了尊重,也改变了今天看来女性早已不属于厨房和卧室这种很基本的观念。平权运动,同工同酬,同性恋情的一段小插曲,都在这部节奏明快,气氛热闹的影片中点滴呈现。节奏上有些散,但瑕不掩瑜,网球爱好者可以选择观看。

个人评分:8
7、《振作起来》(Suck It Up 2017)
《把它吸起来》,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这烂名字,简直毁了这部好电影。
我看的时候只有一则短评,可以说小众到没人知道的地步,但《Suck It Up》是一部非常棒的独立电影。Ronnie和Faye,这对姐妹花,一个失去了brother,一个失去了boyfriend,两个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离世,开启了一段去往Invermere的疗伤之旅。沿途是加拿大乡下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湖景,在乡村的那个小木屋里,她们遇见了之前认识的一些人,虽然二人性格迥异,Ronnie痞气十足,有着酗酒的恶习,嘴里永远吐着脏话,活脱脱像一个混混,Faye则有目的有计划,对男友的死表现地平淡,但是背后却偷偷抹泪。她们一路上吵得不可开交,但丝毫没有伤害她们之间的友情,反而通过这一旅程让两人都走出了各自的阴霾,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个人评分:7.8
8、《麻烦家族》 (2017)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说,黄磊,请你不要再祸害《深夜食堂》和《家族之苦》了,剧情可以照搬,但是日式的情趣是学不来的。
个人评分:4分
9、《一日情人》(L'amant d'un jour 2017)
过去一周这是最让人惊叹的一部电影了,仅用不到80分钟就将两段男女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透析。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Philippe Garrel大概是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之后最擅长表达两性关系的法国导演了。只是候麦珠玉在前,让他的作品没有那么出众。《一日情人》是一则短小精悍的爱情小品,黑白的影像省去了时代的存在感,有着精巧的回环式剧作结构,这是候麦的作品里见不到的。过几天我会抽空专门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个人评分:8.2
10、《妈妈的朋友2》(엄마친구2 2016)
韩国情色片,整体上像拍婚庆的人拍出来的,不过好歹还有故事情节,该露的地方也都露了,不该露的也掩盖了。剧情虽然稍显生硬,但也比赤果果的做好很多,不足之处是做得有点假(事实上就是假的)。

个人评分:5
11、《同班同学》(同班同學 2015)
香港三级片,严格来说,够不上三级。一场意外让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走到了一起,结下了脆弱但纯真的友谊,然而,很快她们四分五裂,三人分道扬镳。三个援交少女的青春残酷物语,如果认真点,这么好的立意是可以打造成一部同类型佳作,但是很遗憾沦为不三不四的小清新三级了。

个人评分:5.8
12、《花房乱爱》(目を閉じて抱いて 1996)
日本爱情电影,有lesbian,也有一点软色情,勉强及格,女主带点港片的气质,但是由于资源画质不佳,所以影响了观感。布景和空间感很好,色调也很文艺,但是剧情有点牵强附会,如果减去一些集中在美学的角度,可能会是一部小众文艺佳片。撇开这些,冲着武田久美子 Kumiko Takeda也值得一看。

个人评分:6
以上便是过去一周的观影总结,涵盖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类型,总之,口味就是很杂,有大师、也有路边摊、有古典也有流行,有小众也有烂大街。
(创作不易,高抬贵指,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