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父母,要帮助孩子远离“垃圾环境”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亮亮苏

下午放学的时候,常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告诉我,小崔的笔袋在课间不翼而飞了。问,没人知道;找,不见踪迹。这个时候,一部分同学无事生非的本事得以展现,趁着没人关注,聊天聊的前俯后仰、热闹非凡……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了,小吴的笔袋前两周丢了,苗苗的毽子已经找不找好几个了,前些天群里静茹的爸爸还反映有的孩子动姑娘兜子里的眼镜盒和眼镜布。——这不是小事,这是恶习!

当我怒气冲冲地站到教室看着学生们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有人嫉妒这次小崔同学月考的进步大而采取的小坏招儿?当我让大家帮他寻找的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在全班说这个事儿了,否则不会的孩子也可能会学会这种小伎俩的。我装着把怒气转移到说话的孩子身上——确实也没有举手说话——然后淡化了丢笔袋这件事。

我想到了前两天的一件事,有同学反映孩子们自己有一个群,而且在这个他们的小天地里有的孩子出口成脏,毫无顾忌。孩子长到十一二岁,肯定不是一天成为这样的,我觉得作为父母至少应该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样?自己他会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这样!所以,当我们把手机或者网络交给不具有独立判断意识的孩子时,我们一定要清楚他们在什么环境中受着“浸染”!!!否则,我们对孩子的“所谓信任”就会变成毁掉孩子的“推手”!——这是监护人监管不到造成的结果,不是孩子自己的错!我们总是这个时候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很少反思自己的孩子到这一步自己有什么责任。

前几天有个同学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和骂我的话,然后这个当事人就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和解了。我告诉他,他能写骂我的话说明我对他的批评在他内心引起了疼痛,说明我点到的问题是他自己也知道却很难改掉的问题,也说明我的方式不是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所以我请他放心,我会保存这个纸条,让它提醒我自己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我也希望他学会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可以直接对老师表达;也可以自己偷偷地不要让别人知道,比如画个小人别写我的名字,心中想着就行了,心诚则灵嘛!这样自己的宣泄不会给自己造成其他的后果。——我相信这是他原本不会的,需要我们成人去告诉他们的。

问题来了,难道孩子从小就会这些不合适的行为或者言语方式吗?肯定是不会的!他们都是在后天习得的。父母会教孩子这些吗?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的。那为什么孩子能在自然而然之中学会这些我们不希望的行为呢?当然是有我们没有关注到地方!

怎么办?事已至此,一下改掉肯定不现实。但是,关注一下孩子的业余时间和空间,帮助孩子从“垃圾环境”中走出来,我觉得是目前最现实的方法。今后接触的环境负面信息少了,他们的负面行为就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减弱;再加上我们经常性的正面引导和示范,积极的行为认知也会渐渐建立起来吧!

孩子还没有成人,还需要我们得帮助和督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