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
现在农村的老人都知道,每年下半年9月1日开学,过了年正月初九开学。年年都有开学季,难忘的9月1日却并不不多。
小学:
一年级的开学并不是在9月1日,记得是过完年不久开的学。早晨剁完猪草,喂好猪,背上老妈用方围巾缝成的书包,书包里装着铅笔盒。铅笔盒是小姑姑给买的,那个铁质的铅笔盒面上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翻开铅笔盒里面印着九九乘法表。铅笔盒里有几支已经削尖的铅笔,橡皮,还有削铅笔的小刀。
村里一般大的同学有七八个,由于分住在村东头和村西头,一起走的也就是三四个。学校离开家不远,在村的大队部,走过去也就半小时不到。上午去报到,中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走着去上学。
由于处于学期调整,小学一年级上了三个学期。到了第二学期就别上了塑料的红胸章,上面写着“红小兵”,同时在脖子里戴着红领巾。到了三年级,红小兵成了少先队员。
上学路经过一大片庄稼地,路还算宽阔,只是都是泥路。大晴天还可以,遇上下雨天就有点糟糕,夏天就干脆光着脚去上学,到了秋冬天没有雨鞋的我们只能脚下用绳子绑着半块砖艰难前行去上学。
初中:
读完五年小学,到镇上的鲁汇中学去读书。镇上的中学,路比村里小学远了很多,走过去8华里,学校也没有住宿,中午回家吃饭也来不及,只能在街上的点心店花个几分钱吃点光面或阳春面作为中午饭。为了早上上课不迟到,一大早五点多母亲就得起来做早饭。吃完早上的一碗稀粥,就着自家做的咸菜赶路。等走到学校,就已经感觉有点饥肠辘辘,忍着饿上完上午的课程。
高中:
初中的成绩不错,如果参加中考没准可以到县城里上重点高中。或许是为了省钱,就神使鬼差地直升了当地的那所高中。高中就是原来的中学,只是老师换了,教室换了。也不用走着去上学了,家里添置的自行车可以中午骑车回家吃饭。老妹也上初中了,上午带着老妹一起上学,中午等着老妹一同回家,傍晚兄妹相约一同回家。
大学:
大学不在县城,也不在市区,而是横穿市区到了另一个郊县。家在城市的东南,学校在城市的西北。作为村里的第一大学生,着实给家族长了脸。到了学校才发现,人家的第一次进大学校门都有爹妈送,唯独我是一个人前往。
寝室里人家的爹妈忙着给孩子擦床铺,打开水,挂蚊帐,铺席子,同学就在旁边坐着看。只有我一个人背着大挎包,一大早从家里出发,坐公交车到渡口,摆渡到浦西,再转乘两辆公交车,花时四个小时才到达学校。
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就自己忙着擦床铺,挂蚊帐,忙的一身汗也顾不得擦一擦。铺完床,倒头就睡了一觉,醒来去食堂吃了一碗盖浇面。至今还记得,那浇头是宫保鸡丁,只是土豆丁有点多。
大学四年,都是这样来来回回,一直到毕业。唯一遗憾的是,直到大学毕业,父母也没有到过自己就读的大学看一看。
年代久远,只记得碎片记忆,做短暂回忆。
2021.9.2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