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爱阅读吗
选自王凯《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大力推广阅读运动,尤其是儿童阅读,而且把阅读的年龄降至学前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美国、英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了孩子所学课程的80%以上。每天晚上睡前进行20分钟的亲子共读,已经成为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习惯。西方国家的儿童读物出版机构、社区、家庭、教育机构、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传媒的多方参与,构成了良好的儿童阅读促进机制。他们希望借助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未来公民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日后在知识经济的竞赛中获胜奠定基础。
世界各国为什么那么重视阅读?道理其实很简单。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成才的必经之路在于阅读,一切知识都来源于阅读,阅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西方人说“Leader is reader”(领导者一定是读书人)。就阅读能力来说,越早启蒙效果就越好。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美国总统布什在《教育改革蓝图》中说:“我们太多的孩子不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石,它必须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基础。”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命运。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到清华大学作演讲时曾提到了美国孩子的阅读障碍问题,布什说:“我们国家最令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四年级的学生不能达到他们本年级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四年级不能阅读的孩子,到了中学同样不能阅读。如果一个在中学还不能阅读的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很可能不会阅读足够的东西,所以也很难上大学……”从布什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在所有的英语国家乃至全世界,阅读障碍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汤姆·埃斯蒂斯认为:“谁能解决儿童阅读障碍这个问题,就如同能让耶稣在水上行走一样,将是一个奇迹。”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时,就拨出27亿美元的教育专款来研究、解决孩子们的阅读障碍问题,并于1993年在费城召开教育高峰会,动员100万社会大军来帮助孩子们解决阅读障碍问题。到2001年布什当选美国总统时,用来研究、解决孩子们阅读障碍问题的教育专款上升到了50亿美元。目前,美国每年为解决这个问题所作的投入已高达150亿美元。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但是当代中国儿童阅读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不利因素,这直接导致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儿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我国儿童8岁才开始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而西方开始阅读的年龄为4岁。我国有关大众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当今,从大人到小孩,大家都不如过去爱读书,阅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远远落后于看电视、上网、运动等其他活动。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阅读障碍,他们非常不喜爱与文字打交道。据统计,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高达6%~8%。这和我们的早期教育目标、国家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是极不相称的。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和智力等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1.提早阅读使孩子入学后成绩一路领先
孩子在入学以后最重要的技巧是阅读,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都是孩子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在孩子入学以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训练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可能使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美国有一个名叫德罗瑞斯达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小学调查5103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中有49个人在入小学以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德罗瑞斯达对这49个孩子作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这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阅读以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与此相似,德罗瑞斯达在美国纽约市也做了同样的追踪调查。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这两组孩子的智力相当,但是一组孩子在入学以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孩子在入学前则没有学过阅读。这个调查追踪了3年,德罗瑞斯达同样发现提早学习阅读的那一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领先于没有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
2.差异是由父母造成的
德罗瑞斯达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孩子在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孩子本身心理素质造成的,而是孩子的父母造成的。
在孩子还没有入小学以前,那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的父母亲常念书给孩子听,并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孩子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孩子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而不是事后逼迫孩子去认字,不管是带孩子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坐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孩子认读的文字,常会很自然地指点孩子去学习。
德罗瑞斯达在调查那些没有在入学以前教过孩子阅读的母亲时,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忙”,她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为孩子再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她们带孩子上街购物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买东西上,而孩子只是她们在购物时的累赘,她们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饼干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
3.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入小学以前,孩子会认识多少个字这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
让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文字的孩子开始学习文字,如果不跟孩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字对于孩子来说只能是再枯燥不过的东西,你没有理由相信孩子会对它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能够巧妙地把文字引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使他体验到文字能给他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带来方便,那么他就有了学习的动机。例如,你带孩子外出游玩,在公园大门口,你可以告诉他,门上悬挂的大字是“××公园”,在玩具店里,你也可以告诉他,包装玩具枪的盒子上印的字是“枪”……经常地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不用多久,孩子反而会主动地问你这个字怎么念,那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时,学习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甚至是痛苦的事了。
要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书籍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源泉。读书,是人们接受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扩大视野、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多读书,知识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希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父母们也越来越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许多父母从孩子还没有出生的胎儿阶段就开始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父母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孩子读书,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虽然,父母希望孩子多读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需要讲究策略方法。只有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孩子才会主动地去读书。试想,如果孩子从书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又怎么能不爱上阅读呢?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的积极培养。孩子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只要父母掌握科学的方法,对孩子多加引导,挖掘孩子的阅读潜能,就能让孩子热爱读书。
孩子出生后,睁开懵懂的双眼,对眼前一切毫无所知,但也对这一切充满着好奇。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从给孩子念故事开始,陪孩子一起读书。哪怕一天只读一个小故事,每天读上十分钟,只要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渐渐喜欢上读书的。要是哪天你没有给孩子读书、讲故事,他(她)一定会缠着你,一直到你给他(她)读为止。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接触到事物渐渐多起来,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同时来自课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候,有些父母觉得读课本上的知识就够了,孩子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孩子就不用读课外书了。阅读,不但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父母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他选择合适的书籍,从而让孩子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父母是孩子爱上阅读的保障,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就让我们当好启蒙老师,帮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快乐地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