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

2023-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郭小芬

  书摘:《沉思录·第4部》

与快乐相比,我们更倾向于同情悲伤,但依然无法与当事人的感受相比。我们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别人的悲伤,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比不上他自己的感受强烈。

“同情”这个词原本指的就是对别人的痛苦而不是快乐抱有同感。一位已故的哲学家曾敏锐地指出,应该论证一下我们对快乐的同情也是真诚的,对别人的祝贺也是出自于人类的天性。

痛苦不论是在心灵上还是在肉体上,都比快乐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

如果我们嫉妒别人的快乐,就不会与他产生共鸣;而如果没有嫉妒,就会很自然地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我们敬佩那些遭遇厄运却能克制自己悲哀的人,却不会去表扬一帆风顺而没有得意忘形的人。当事人如果想要让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共鸣,在悲伤的情况下要比在快乐的情况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幸福的人与完美相距不远,但是与最微不足道的痛苦的人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灾难给人带来的悲痛常常超过应有的状态,远远超过幸运给人带来的快乐。所以,旁观者体会别人的悲痛感要比体会别人的快乐难得多,对自己平和心态的破坏也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与快乐相比,我们更倾向于同情别人的悲伤,但是依然比不上当事人自身的感受。

当对快乐产生共鸣时,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愉快。只要没有嫉妒之心,我们就会愿意沉浸在极度的欢乐中。但是对悲伤的同情会让人心里难受,就算是表达同情之心,也会很勉强。

生活中,总会有欢笑和泪水,但是我们总觉得别人更愿意同情我们的欢乐而不是悲伤,所以更愿意在朋友面前欢笑,而不是眼泪。即便是遭遇了最不幸的打击,可怜兮兮地抱怨也会让人难堪,但是为胜利而狂欢却是正常的行为。出于审慎,我们常在成功的同时保持克制,这是因为怕过度的喜悦会招致别人的嫉妒。

大概上苍觉得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够我们忍受的了,所以并不苛求我们去分担别人的痛苦,最多鼓励我们去减轻别人的痛苦而已。

正是因为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觉迟钝,所以那些在巨大痛苦之中依然保持良好心态的人才显得不同凡响。经受了一些小麻烦却依然心情愉快的人总是招人喜欢,可以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媲美。

平常,这种高尚的英雄行为会深深地打动我们,他们坦然自若的风度让我们钦佩不已。遭遇苦难时,有时候旁人的心情好像比当事人还要悲哀……相比之下,那些软骨头则会遭人鄙视。

因为自己的一些遭遇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的人总是显得非常平庸……软弱给他带来的耻辱比他的不幸更为可悲,因此为他感到羞耻胜于对他悲伤的同情。



出处:P597——P6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