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14)|孔子在乡人傩仪式上的礼仪
2025-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译文]
乡里人举行驱鬼迎神的礼俗仪式,孔子就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解读]
傩(nuó),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傩便以带有神秘色彩的雄浑、凛冽风貌,在国家规定的傩事典礼中,同自然灾害和瘟疫进行较量。
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的一种方法。
中国傩文化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
中国傩文化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
阼(zuò)阶:指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乡亲们在那里举行驱鬼迎神的活动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欢迎客人。
鲁定公九年(前501)至鲁定公十三年(前497)之间,这期间孔子在鲁国为官。“阼阶”既是东阶也是主阶,“立于阼阶”是尊者的特权,表明在当时的“乡人傩”中,孔子的身份比较尊贵。
[读后启示]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原始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这些活动是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是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在历史发展中相应的规范和制度逐步完善,并最终产生了祭祀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