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篇

P93-关系模式就是你的命运

2021-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Veronique228薇子

      关系模式就是我们的命运!!!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第一任关系,孩子和他最初的陪伴者建立起来的那部分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成为孩子内在与人相处,与人互动,与人回应的固化的关系模式,当然也是本能的关系模式。

      最初的时间是多久呢?很多的心理学理论把它定义在3岁以前,或是6个️月以前。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它放宽一点,我们可以把它考量在6岁以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在6岁以前相对定型的。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也是孩子生命当中第一任陪伴者,所以,我们在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当中,那么一个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内在的父母和内在小孩之间的关系模式。

        而我们和外在的关系,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一种本能的投射。关系当中投射的意思就是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旦形成,一个人在新的关系当中,他总是会想方设法把新的关系变成符合自己内在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标准的一种关系。这种让外在的关系符合内在关系模式的过程,就叫做关系当中的投射。

      内在和父母的关系模型,会导致你不断的重复构建类似或相同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你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命运”!

      孩子内在关系模型的建立,主要来自于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回应态度。在原生家庭当中,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是积极的,及时的,正面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友善的、尊重的、平等的,这就代表着孩子和父母建立起了健康的、平等的、正面的关系连接。这样的孩子也会乐于与他人建立关系,当然也会创造出好的结果。

      父母和孩子的回应,方式是消极的、滞后的、负面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否定的、攻击的,控制的,代表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来的关系模式,是以对抗为主的负面的关系连接。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孩子,他本身带着伤痕,带着恐惧,那么他会重复的经历童年的伤害和攻击。孩子内在的关系,决定了孩子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决定着孩子未来与伴侣的关系。

      首先来看看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内在对自我是否接纳,对自我是否认同,对自我是否全然允许,这个叫做和内在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叫与己和。

      这些所有内在对自己是否接纳,是否允许,很大程度上来自自己童年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得到父母在六岁以前无条件的接纳、允许和认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者孩子在童年经历当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是负面的,比如说对孩子的身份定义,对孩子的未来定义都是消极的,都是负面的,你怎么这么笨呢?你怎么这么差劲呢?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呢?等等………

      或者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消极的,比如说对孩子的事情漠不关心,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对孩子的这个感受也是忽略,或者是家长的情绪化总是会发泄给孩子,结果就是孩子的人格被否定,尊严被践踏,需求被忽略。久而久之:

      1)会形成孩子对待别人的方式和态度,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他怎么被对待,他就会怎么对待别人!因为父母教会了他如何和别人相处;

      2)会形成孩子内在低的自我价值感,会形成孩子内在的自我否定,这就是内在的自我攻击。。。等等

    孩子自我否定的两种方式:

      1)叫向内攻击自己,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比如说在关系当中,或者是他的人格模式是讨好模式或恐惧为主,创造失败,牺牲自我,愧疚自责,低价之感等等;

    2)叫向外攻击他人,因为同样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结果就是创造了我不受欢迎、我不被认同、别人都对我不好、或者是我不值得别人对我好的一种客观事实。

      不管是一个人的自卑,还是低价值感还是不配感,或者是内在的愧疚感,或者是一个人很容易被别人的好所感动,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从被父母的对待方式当中找到被摧残的影子。


        再来看看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夫妻关系是除了母婴关系之外的第二个人的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在亲密关系当中,你完全可以把恋爱或者婚姻关系,看作是母婴关系的一种延续。我们之所以在意识层面愿意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因为我们都渴望被爱,都渴望被认同,我们都需要通过关系的建立更好的找到自我,或者是建立自我。

      当我们和对方进入亲密关系之后,内在的亲密关系模式就开始投射到现实的亲密关系当中。如果原生家庭当中我们体验到的关系是喜悦的,快乐的,友善的,尊重的,潜意识的关系模式,就会创造同样美好的现实关系。如果在原生家庭当中体验到的关系都是对抗的,愤怒的、被攻击,被抛弃的,潜意思的关系模式就需要释放自己内在的愤怒,或者是索取心中的匮乏,也就是我们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叫心中的匮乏。

      于是结果就会创造更加糟糕的现实的关系模式,因为大多数人在关系当中,我们都看不到对方行为模式和家庭模式背后的真相,我们同样都带着一份索取和匮乏。我们都对对方充满期待,期待对方能向我们理想的父母那样,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认同和接纳。

      我们都互相等待着对方为我们付出,我们都互相等待着对方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较量,这种较量就是以要求对方,向对方索取,或者是控制对方为标准,这种索取为目标的期待背后,必然得到是失望。失望之后就会相互抱怨,抱怨就会相互指责,指责就相互伤害,甚至相互攻击。童年的糟糕的关系模式,在现实当中又在重复的呈现。

夫妻相处的这种模式,其实主要来源于,伴侣双方内在亲密关系的三种动力。

1)夫妻相处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曾经被对待的方式。父母对待你的态度,父母对待你的回应,或者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们的观念等等,都会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的选择,以及我们对对方的一种回应。

      有对夫妻,刚结结婚三个月就离婚了。两个人都是好人,原因在哪里?女孩子的家庭,出自于一个老干部的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教育他是有板有眼,有条有理,仅仅有条,一丝不苟。就连从小挤牙膏的时候,必须从牙膏的尾部往中间,再往前面的部分去挤牙膏。而她的老公出自于艺术家庭,艺术家当然是发散思维,自自由思维,怎么舒服怎么来呗。他们家挤牙膏,就没有这个规矩。于是两个人结婚之后,老公每次从中间挤随便挤,从前面挤,后面挤,中间挤,他想从哪里挤就从哪里挤。可是妻子做事仅仅有条,她必须从后面开始往前面挤。她就受不了老公从中间挤、从前面挤,天天因为这个事儿,每天早上起来批评老公,那你想一想两口子就因为这件事,他怎么受得了呢?最后因为挤牙膏的姿势不一样,离婚了。

      与其说是两个人的结合,不如说是两个家庭模式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过去总强调一句话叫门当户对,当伴侣双方都还没有成熟到允许对方以他的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门当户对,倒也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刚挤牙膏这个案例是一个道理,很多婚姻的失败,我们都归结为三观不合,性格不合,或者是习惯不合。事实上,我们都活在过去的相处模式,和过去父母给予我们的标准中,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而这个主观世界,就是我们过去被对待的方式,我们过去生活的环境,以及我们父母过去传递给我们的思维观念。。。等等。我们都主观的认为我们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这些所有的模式和认知刚刚讲过,都来自原生家庭当中。我们的生活模式,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相处模式,我们被对待的方式以及父母传递给我们的观念。。。等等。

2)夫妻相处内在动力,来自于我们从小看到的自己的爸爸妈妈相处的模式。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孩子在亲密关系当中相处模式的一种本能的参照物,一方面,孩子看父母怎么做,他就学会了怎么对待未知事物。另一方面,孩子都有忠诚父母的本能。

      前面的课程当中,讲到过孩子为什么会复制父母的模式:其中有一个就是关于忠诚。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孩子长大之后、结婚之后,吵架的几率也会非常高。夫妻结婚离婚、离婚又结婚,孩子未来的婚姻,离婚的概率比较大。他们从你们对待伴侣的方式学会了两个字,叫随意。当然,这不代表所有离婚的夫妻孩子都会离婚,这背后有概率的存在,同时也取决于你们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婚姻。也就是如何离婚,离婚的方式。

      同样的道理,爸爸对妈妈很尊重,孩子也学会了尊重女性。那同样妈妈对爸爸很尊重,那孩子也学会了尊重男性。父母之间相互不尊重,孩子往往容易成为帮凶。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孩子不尊重某一种性别的关系模式,或者是本能模式。

3)夫妻相处内在动力,来自于我们释放内在的愤怒,或者是索取曾经被满足的匮乏。

      这就是我在第二课里面讲到过的情绪的来源,为什么我们一个人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第一个来自于被攻击,第二个过来自于被忽略。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带着这份被攻击的愤怒,或者是被忽略的低价值感,那么在现实当中,与伴侣相处的时候,伴侣对待我们的方式,稍不如我们的意,就会勾引起我们无处释放的那份压抑和那份愤怒。我们对伴侣的那份愤怒指责,或者是对伴侣的那部分不耐烦,其实大多数时候来自于我们在父母那里忍了很久,而未被发泄出来的情绪。从这个角度上讲,伴侣有时候承担了你想投射给父母,但又不能投射给父母的那部分愤怒。所以说伴侣其实都是挺伟大的,不能投射给父母,是因为孩子本能的会忠诚父母。同时,父母往往也容易打着我这么做为了你好,我这么做是因为爱你的旗号,用情感或者愧疚,或者用道德去捆绑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一辈子无法背叛自己父母,无法跟自己的父母分离。最终让孩子内在有愤怒,有攻击,却又无处释放,伴侣的出现就给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释放出口,释放在伴侣身上,既安全,又不会有背叛父母愧疚感。

      当然了不管是投射给父母,或者是投射给伴侣的那部分愤怒,这背后都是渴望被看见,被爱、被认同,愤怒的释放和需求的索取,他本身这两部分,都是不能分开的。

      成熟的伴侣,能看到对方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是情绪背后的真相。从而懂得接纳或者是承载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正确对待对方才是真正引领和影响对方的开始,当下正确对待对方就是疗愈对方的开始。

    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在关系当中看到自己,觉察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系的价值,不是拿来抱怨和指责对方,而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最好的参照物和场域。

  与己和、与人和、与天地万物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