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事

崔姐

2018-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紫外线画家

十年前跟崔姐做了邻居。

那时候的崔姐,年轻,模样虽不十分出众,但皮肤白皙,面色温润,目光柔和,轻言细语。身边有个秀美的小孩儿,六七岁,遇见了会脆生生的喊“阿姨好!”,惹人喜爱。

崔姐似乎不用上班,住在她先生单位的福利房里。

对了,就在我住的这个院子里。这儿是某单位的职工宿舍,那时候,职工大多还住在这里,单位的物业还管着这里。北栋东西两边各有一套未出售给职工的空房,一楼。西边那套成了通道,东边那套做了传达室,三室两厅。

崔姐就是守传达的。

那时候快递还没有遍地开花。崔姐每天的工作只是收收信件,传达一下物业处的指令,早晚开关电动门。

大院子铁门外有几个麻将馆,生意爆棚。崔姐无聊的时候就让崔妈妈看传达,自己去那些麻将馆四处溜达观摩,有时候也来他几手,输输赢赢,来来往往间,院里院外混了一班熟客。

不久,崔姐就在传达室自己拉场子开生意。

这个时候,崔姐的客户,大多是本院里的人。人们下班回来大多会到传达室摸两把。金融女,化妆师,医生,护士长。。。。。。各色人马带来各行各业的奇闻趣事,屋子里空前热闹。

崔姐呢,就端茶倒水,或者帮人跑腿,或者亲自下厨为麻将客做吃的。

生意好的时候,传达室人满为患。

我每次路过,总能瞧见崔姐在厨房忙忙碌碌的身影。

崔姐的先生,L哥,是某单位中层。

L哥人并不十分帅,但幽默风趣,又乐于助人,院子里邻居有个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说说,出个主意什么的。

L哥有辆私家车,上下班他都以车代步。那时候有私家车的人很少,大家上下班都坐公交,单位好的有自己的员工车,上下班定时接送。L哥上班去时,遇上院子里的邻居会热心邀其搭个顺风车。

幽默的男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何况还会时常不失体统的献个殷勤。不多久就传出L哥与某金融女的绯闻。

崔姐的脸日见阴沉。有次遇见,她竟然没有觉察我跟她擦肩而过,一副满腹心思的模样。

金融女是崔姐麻将馆的常客。与L哥也是麻友。

牌桌上的暧昧,就是假装手气不好,输点子钱给画胡子(长沙话,“情人”或者“相好”的意思,不那么正式的那种)。L哥与金融女的游戏总是恰如其分的好。

然而,把戏不可久玩的,这种暗地里的暧昧终于惹恼了崔姐。传达室爆发战争。

那天我路过,看到L哥垂头丧气的坐在院子里的花坛沿上,有一句没一句的怼崔姐。崔姐在传达室哭的惊天动地,嘴里反反复复就一句“L某某,你不要这样!”

从此,院里人再也不去传达室打麻将,传达室又冷清下来。

崔姐也不怎么出去。有时候遇见,面色尴尬的打个招呼。渐渐的,连招呼也不打了,假装没看见,低头而过。

一段时间后,传达室又热闹起来。有时候去取信件,能看到几桌麻将桌都满座,不怎么认识的面孔。崔姐又忙碌起来,只是再也不是那个面色柔和的女人,说话也大声好多,似乎总带着一丝怒气。

崔姐把自己的住房出租出去,一家三口(有时崔妈妈也在)就挤在传达室那套房子里,因为是公房,水电费都不用出,还可以开麻将馆攒钱,崔姐很受用。

不久我从这里搬出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崔姐。

这期间,因为淘宝网的崛起,快递公司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传达室成了快递投放点。

有次我去拿快件,屋子里有一桌麻将,四个四、五十岁年纪的女人面无表情齐刷刷抬头看我,我清楚的记得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四只癞蛤蟆!

像极了漫画书里拟人癞蛤蟆形象。

很不幸,其中一个就是崔姐。

几年不见,崔姐完全变了个样,身体发福,面容木滞,眼袋突出,眼帘下垂。她见到我也没做声,我说拿快递,她点下头,目光重回麻将桌,四人又无声博弈。

崔姐其实家境很好,N年前她就在商业繁华之地置业五层楼,靠租金她都可以活的风生水起。但她,选择在这破传达室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人生最美的二十年,崔姐天天打麻将。我从未见过崔姐着过正装,一年四季她都一身居家服,一双拖鞋,从不化妆。

如今,传达室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而崔姐还在传达室打麻将。

一如既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